周末回家,由于近几天天气变化常数不定,母亲竟然感冒了。
母亲说是前两天学校上课,上午天气还挺暖和,中午回家感觉有点热,还有点出汗,于是就把身上的薄款夹袄脱下换成了外套。可是下午天气突然又变了,原本还想要露头的太阳竟又蜷缩了回去,上完2节课后就感觉身上有凉意,放学回家就已经感觉身上关节酸疼,一试温度表,还有点发烧。
去村口小诊所打了一针,拿了2天的药。
恰逢周末,父亲在市区跑滴滴打车,我也没什么事,晚上跟着父亲回家,母亲就坐车到了县城的房里。母亲到家已是天黑,吃了药就回房睡觉了。
可是事情糟糕的是第二天天一亮母亲就感觉全身比前天还酸疼,试了温度竟然有38度了。还没起床的我听到父亲和母亲对话,马上起床穿了衣服要带母亲去看病。
本想着去医院看的,可是母亲说去诊所看看就行了,只是有点发烧,再打一个小针就可以了。我知道母亲一定是怕去医院花费多,忽然想起前段时间朋友说以前高中附近有个诊所,医生是个老太太,看的特别好,头疼脑热打一针肯定可以好,于是就带了母亲去了那里。
到了诊所,试温度,排队,打针,拿药。人也挺多,母亲打针的空隙,看着诊所里面的人,有带孩子来的母亲,有自己输液的老人。这样的场景觉得很是熟悉,才想起自己和母亲角色的互换,才惊觉原来母亲年龄也是这般大了,需要儿女陪伴着来看病了。
我忽然觉得心底一股寒气,原来我竟这般对父母不关心,他们年事已高,两鬓已然有斑白的痕迹,尤其是母亲头发如果没有染色剂的效果,怕是已经算是花白了吧。
想起小时候我生病的时候,即使是后来上初中甚至高中,由于性格内向,每次感冒发烧也都是母亲陪我去村口诊所看病。而今我们角色互换,轮到我陪母亲看病,却怎么都觉得自己缺了母亲那么紧张的神色。
听母亲说起我三四岁的时候,身体比较虚弱,那时候经常生病。有次发烧转成肺炎,村口诊所看了多次都没好,就转到市里的儿童医院看病。那时候的村里连找辆像样的自行车都是奢侈,不像现在出门都有公交车直达。父亲天不亮骑着那辆全身响的自行车,母亲用老式军大衣裹着我就出发了,天气很冷,父亲却是全身出汗。路很难走,都是土路,母亲怕我颠簸,就紧紧的抱着我。到了医院,挂号,找医生,住院,输点滴,忙到下午都没记得吃口饭。住院住了一星期才终于好了,可是父亲和母亲却都瘦了。
当然这些我都没了印象,可是他们在给我说这些艰难往事的时候,却总是笑着告诉我的,我有时候都没办法想像骑了那么远的路,还有颠簸,如果是现在我也能这样吗?
我总认为时间还长,和父母以后相处的时间还会有很多,所以在每次放假回家的时候,心安理得的享受他们给我们的舒适与安逸。我总想下次回家的时候,要早起给父母做一次早饭,每年让他们出去旅游一次。可是每次放假的我都是在闻到母亲做饭的香味才醒,吃完饭端起碗要去刷的手都会在母亲的那声我来刷中放开。
现在想来才惊觉自己是那么的虚伪,一次又一次的跟自己说回家多做饭,多做家务,可是每次却都是空谈。父母渐渐的变老,走路越来越慢,而我们却在行走的路上一声声的催促他们,却忘了自己在蹒跚学步时他们小心翼翼跟着我们走过的小小步伐。
所以,当你为你男朋友、女朋友下厨做好每顿菜肴的时候,也记得对自己说一句,下次回家也要给父母做自己拿手的饭菜。当你和朋友,闺蜜,所谓的兄弟外出爬山,领略祖国美好风情的时候,也要记得其实父母也是愿意四处走走,看看风景的。
不要再把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理由当成你虚伪感情的借口,也请你在完不成自己说的话时想想他们在你小时候是怎么对待你的。换位思考一下,你会更爱他们的。
从诊所出来回到家,我为母亲倒了水,催促母亲快躺床上休息。母亲吃了药上床睡觉,而我默默拿起父亲换下的外套,母亲昨晚换下来的床单走进洗衣间。并在厨房的燃气灶上放上蒸锅,里面加了姜、葱、枣,熬了一碗生姜红枣水为母亲驱驱体内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