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触动市场的脉搏 50年代的美国(似乎管理思想更多的都是来自于美国,难怪说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了)西方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天安门,这10年是富足的10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了239.5,可以说是除了90年代之外最好的10年。
这时要介绍的几位大人物已经离现代社会越来越近了,他们开始走上神坛。
第一人: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其实德鲁克管理历程从40年代进入通用就已经开始了,但他在1954年写的《管理的实践》(这也是我所看的第一本德鲁克的书),这本书是现代管理学的启蒙之作,标志着现代管理学的产生,不能说之前没有管理学,而是说自此之后,管理学成为一门可以教授的学科。当我第一次准备看德鲁克的书时,就看到比尔.盖茨的推荐:如果你打算只看一本书,那就看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吧。
这本书中蕴藏了大量的管理智慧,同样推荐给所有愿意学习管理的人群,虽然已经过去了60年,但这本书始终没有过时。
在书中,德鲁克提出了企业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顾客。最近一本叫做《跟德鲁克学营销》的书就是从这个观点开始的。而我本人,也是一路在追随德鲁克,来到了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
第二: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4P理论的提出,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在目标市场达成营销目标而彩用的一组营销工具,就是4P。指的是产品,价格,地点和推广。这四个关键因素让管理者们的思考有了思路,有了疆界。他的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很简单,四个很容易记的方面面,人们就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展开思考,虽然这四个方面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但不能因此而否认 4P的贡献,他对那时的主流营销组合做了有益的总结。
第三人:西奥多.莱维特他出名是因为在1960年,《哈佛商评》上刊登了他的一篇著名文章《营销近视症》。他主张,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满足顾客需求,而非单纯的生产产品,公司应当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生产为导向,企业必须改变观念:管理层必须把自己视为满足消费者价值需求的人,而不是生产产品的人。
营销与销售有什么区别?西奥多.莱维特的观点是:销售关的是让人用现金交换你产品所使用的花招和技巧,它不在乎双方的价值。营销则不然,它始终地把整个业务流程视为一种紧密结合的努力,旨在发现,创造,调动和满足客户需求。
这个观点比德鲁克的观点复杂了一些,德鲁克说:营销就是让销售变得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