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几乎一半时间在出差,一年要做150场分享会,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还能保证一周至少写3篇好文章,就这样的大忙人,一年居然能读至少100本书。
每年读100本书,这就意味着一周就要读2本书,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有难度,何况这些大忙人了,但这还不算什么,像战隼、刘润、Angie、彭小六这些牛人,一年甚至能读300本书,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可能吗?当然可能啊。
答案就是:高效阅读
你会选书吗?
前几天女同事小美在买书,来找我凑单,我说之前买的书还没看完呢,真不知道要买什么新书了。她立马打开京东热销榜让我看,我去查了豆瓣评分,分数都不高,评价更不高,果断放弃。
很多人选书就像小美一样,选书的光顾着看热销榜,却忘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才是经典,才是真正能让自己有所获的。
那如何选书呢?
先定大方向
首先要了解自己这阶段需要读哪些类型的书,运营类、管理类、还是心理学、经济学等,确定好主题后,大方向就有了。
再去各大排行榜了解这类书中排名前10的有哪些经典的书,豆瓣、亚马逊、京东、当当都可以查,比如我想买管理类书籍,我就会在豆瓣专门查询“管理”,豆瓣显示评分和排名比较靠前的是《影响力》、《创业维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定位》,评分也都在8分以上,目标立马缩小很多。
如果时间和预算都OK,这些好书可以全部买下来,如果没那么多时间,还可以再缩小范围,就得详细的看一下读者的评论了,比如我不是创业者,所以像《创业维艰》这类的创业者宝典就不在我的选择范围之内。
这样选书基本上不太会出错,至少不会买到非常鸡肋和无聊的书来浪费你的时间。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我之前读书也很盲目,甚至是茫然。为了读书而读书,别人都在读书,自己不去买点书来读好像是一种罪过,但最后发现盲目的读书等于白读,还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更增加自己的焦虑感。
比较有用的读书方法就是:功利性地读书。不要看到“功利性”这三个字就反感,这三个字正是这个时代很有用的读书方法,我深感体会。
网上有一句很励志的话:“如果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过好这一生呢。”同理,如果连为什么要读这本书都不知道,那干嘛还要花时间去读呢?
在买到自己想读的那本书还不算,打开书的时候就要问问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采铜老师说过,书中真正对你有用的部分只有20%,如果没想清楚就开始读书,那这20%的精华很容易就被你忽略。
我见过最牛的人读书,看了目录就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大致在哪几个章节,专挑这些章节仔细、认真的去看,果然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不仅效率提高了,而且读书的目的也达到了,一举两得。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很多大咖都介绍过自己的阅读方法,我也实践过一些,对于我这样一位职场妈妈来说,比较有效的方法今天分享一下:
001 先看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要想实现快速阅读,不看目录是不行的,看了目录之后,这边书大致的内容就了然于心了。会看目录的小伙伴会发现,看了目录后自己重点要看哪一章也会立刻清晰很多。
002 去掉雷同
这里的雷同是指文中的一些案例和观点,看的书多了之后就会发现,可能这本书里看到过的观点,那本书里也提到了。那本书里的案例和这本书里的很像,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这种雷同的地方建议就直接跳过去吧,因为真的看完的结果就是一样的。
003 精度难点
遇到自己不懂的,希望反复推敲的,或者觉得特别受用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还要摘录下来。可以做笔记,也可以贴不同颜色的便签纸,进行精度,因为书中的精华,对你最有用的部分就是在这些地方,值得你去花时间琢磨。
004 最后复盘
看完整本书后,我还会再重新翻一遍,翻什么呢,就是翻之前划线的,贴标签的一些地方,这些地方如果做完标记就放下了,时间长了也就过去了。那你之前花在这些地方的时间其实是浪费的。
复盘就是让你花时间的地方产生更大的价值,必须要去做。
最后推荐几位大咖的读书方法,比如彭小六老师的“洋葱阅读法”,秋叶老师的“主题阅读法”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读了感觉像没读过怎么办?
感觉没读过的原因其实就是输出不够或者没有输出。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过多的信息储存在大脑里长期不使用,过了一定记住的内容就会呈下降趋势,时间越长,遗忘的越多。
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一些关键信息释放出来,也就是输出。
这里介绍几个比较实用的输出方法:
001 写短评
每天读过的章节都可以回忆一遍,内心有什么感悟写下来,300-500个字,哪怕是微博上的140个字都是输出。罗胖就有这样一个好习惯,不管读什么书,看什么文章,最后都会写一句话的点评和总结,这就是输出。
002 写摘抄
每个章节、每篇文章中总会有那么几句句子,你在读到的时候内心是有起伏的,可能是豁然开朗,可能是心有余悸,也可能是波澜不惊,把这样的句子摘抄下来,成为自己的金句,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这些都是自己的过去的心情写照。
003 讨论分享
这种方式一般会在读书会上使用,大家一起读一本书,读完后各抒己见,书中对你有用的,你印象深刻的内容这个时候就会被翻出来,讲一遍之后印象会非常深刻。
004 写书评
这是很多大咖像彭小六很喜欢用的方式,这类方式有难度,却是比较好的输出方式,写好书评并非易事,因为不是抄写,不是乱写,要针对书中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理论。
这里对怎么写书评我没有发言权,有很多人写的非常好,可以去看看那些大咖的书评。这里要说的是写书评这种输出方式。
把书中关键的理论拎出来,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案例,再进行一些分析,这样就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典型。
不管你用哪种输出法,都希望能每天坚持下去,日积月累,这个雪球会越滚越大,你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强。
什么时间读什么书?
我之前把碎片阅读法推荐给一个小伙伴,但她试了几次给我的反馈是,小宝姐姐,等车的站台太吵了,根本没法看书;地铁上太挤了,包都快被挤扁了,实在是连书都拿不出来啊……
确实这些问题我也碰到过,很真实的小伙伴,这里我非常想再次告诉大家,虽然现在忙碌的生活要充分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学习,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适合学什么内容,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原来这位小伙伴大学学的是心理学,喜欢安静的一个小女生,平时也很喜欢看这类书籍,所以建议像心理学、修行的这类书尽量在晚上安静的时候一个人看。
而一些小说,人物传记,甚至实用类书籍倒是适合利用一些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去阅读,抓住一个点,铭记于心,反复去实践就好了。
这类书籍的特色是,章节与章节之间有关联,但也是几个独立的模块,分割开来并不影响,只要最后复盘的时候把关键点串一遍就好了,所以我在碎片时间也会选择这类书籍去看。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钱够时间够的时候,就旅行,不够,就先读书。灵魂与肉体,至少要有一个在路上、在别处,否则,人若是在一潭死水里溺得太久,就枯萎了。
读书真的是一个积累,量变才会有质变,为了明天能有今天一般的快乐,就要下点功夫,尤其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