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和女儿出发上小星星成长课,路上经西点店买早餐,我们各选了一个面包,女儿说还要盒牛奶,我说好,但让她不要拿冰箱里的,我就近在收银台附近拿了一盒进口牛奶一起计费。收银员刚扫了牛奶盒的条码,女儿就说了一声:“妈妈,我想要那种牛奶…算了,已经扫码了。”
从我拿牛奶到扫条码、到她发现表达了纠结又妥协,整个过程估计没有一分钟,我看这样也便没理她,给了钱带着她离开西点店,因为我以为于她而言这纠结纯粹是一个小念头而已,而对不喝牛奶的我来说每种牛奶都差不多,这种不是最爱喝的,先将就着,下次再买另一种就好。
谁知事件并没有结束,刚出西点店她便叨了:“妈妈,我不喝这个牛奶,很难喝。”
我有点意外:“那你刚才为什么不坚定拒绝?”
她说:“我看阿姨已经扫码了,不要的话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我站住,认真地看着她说:“不是这样的,阿姨虽然扫了码,但是就算你不要这个要另一种,她也能够操作的;更何况就算扫了码退货麻烦,妈妈也可以不用退,再给你买多一盒你喜欢的,只要你清晰地让妈妈明白你确实不喜欢这种。你这样为了不给别人带来麻烦或迁就别人,却压抑了自己真正的需求,然后生出情绪,是不是更不好?这样你没有喝到喜欢的牛奶,妈妈给你买牛奶也没有令你欢喜,相信面包店的阿姨也不希望你没有买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她会乐意麻烦一点点使你吃上喜欢的早餐,你说是不是?以后如果有这样的情况,要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人与人相处需要随和、相互迁就,但更应该追求一种彼此都满意。”
女儿认真地点点头,我在附近的店给她买了一杯她喜欢的玉米汁,边往工作室走边欣慰于她懂得发出自己的声音。
和朋友吃饭,我常常会建议大家一起点菜,点一些你喜欢吃的,点一些我喜欢吃的,这样我们都有喜欢吃的东西,一顿饭才会吃得欢喜。
所有的关系,只有两相欢喜、两相自在才会长久。而一段关系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容易,要么是关系中的双方是比较平等的角色,要么是强者懂得释放弱者的压力,或者弱者能做到不卑不亢。
最后一点是困难的,中国执行权威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站在高处,管教孩子、替孩子安排种种,不允许孩子有过多主张,孩子便慢慢放弃了自己想法和需求,变得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再稍大些走进学校,多数老师更是唯我独尊,不允许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少数有个性有想法的学生成为异类——在这种成长背景下,多数人对上的姿态是卑恭的,又如何能培养到公平、允许平衡的状态?
如果只是对尊长、对他人以一种谦恭的姿态对待,也还尚可。最怕的是扮演弱者和受害者。
昨天学生问我,他的妈妈总是对他诉说其父的种种不是,诸多不满满腹怨恨,但当他妈妈面对着他爸爸时又是另一幅面孔,如小心翼翼、唯唯诺诺,总是在角落里可怜巴巴的样子。他说从小到大看父母相处,他也觉得他爸不是一个好男人,大男人主义、懒散不体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难以同情自己的妈妈,反而常常对她不耐烦,也对她不尊重,事后自己会后悔,但再次面对妈妈还是态度不好。
我说:“你很同情她、很想爱她,但也很瞧不起她、嫌弃她吧?是不是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你觉得很分裂、很难受吧?”
“是的、是的,老师,您怎么知道?其实我爸对我从小照顾和关心不多,我们感情不深,我妈一直照顾我爱护我,自己不舍得吃用也要给我好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妈很爱我,我也应该爱她更多,但面对着她我实在做不到,这令我很痛苦,为了避免面对她时的嫌弃和不耐烦,我现在只能减少和她相处,但少和她相处我也痛苦,因为她毕竟是我的妈妈,我也怕子欲养而亲不待……”他说。
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也难以得到别人的尊重。从人性的角度,强者偶尔的脆弱令人心疼,而角落里不反抗的弱者则容易让人产生想虐待、想欺负的冲动。
你有意见不敢提,呈现的要么是唯命是从的小人样,要么是敢怒不敢言的压抑样,不论是哪一种,以逆向推理都相当于把对方变成一个专制自我不明理的“暴君“。
你以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的姿态与人相处,相当于把对方“塑造”成一位喜怒无常、难以服侍的人。
你以牺牲的姿态待别人好,要么就带着加倍的期待盼望得到感情的反馈,要么就把别人塑造成自私的人——你若爱一个人,对方也爱你,又何需你以牺牲的姿态来善待?如果一个人理所当然地接受你牺牲之下的善待,他是不是很自私?但凡以牺牲的姿态输送出去的善待,都是一种扮演,为了换取掌声和感激,一旦得不到,怨恨便生;而衍生物则是将别人塑造成自私的人,这样扭曲的“爱”换不来感激。
不论是以上的那一种,其实都是以自己的卑恭姿态,将别人变相塑造成坏人,可是这世上谁又愿意当坏人?这世上又哪来绝对的坏人好人?更何况在坏人的世界里,他们也自诩为好人。对自己、对世界、对他人有不满,不努力不改变不抗争,逆来顺受地呆在角落里凄凉地承受,犹如被全世界虐待和抛弃,是受害者们的惯常扮相。扮演受害者能逃避人生责任(改变和重塑自己、承认不幸有自己的原因&承担自己的责任都是痛苦的,呻吟一下苟且偷生习惯了便痛并快乐着),也能成功地将别人塑造成施害者,当然,代价是自己的人生将在恶性循环里,带来悲剧的一生。
综上所述,作为父母的,切记要努力成为民主、明理的父母,不要以绝对权威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当然,以宠、溺的姿态养熊孩子则会有另一种后果),这样孩子才会形成良好的人格,更能够不卑不亢地待人处世,有主见、明理又阳光。
人与人之间没有礼仪不好,但礼仪过多则成客套,习惯了待人恭敬过度的要懂得调节自己的度,不要以牺牲的姿态待人处世,因为在成全你自己的同时,却祸害了别人。喜欢扮演受害者的人则要记得,一个人越弱、越可怜巴巴,越有可能惹来虐待,因为你把别人都变成了坏蛋,TA若真是坏蛋,虐你很正常;TA若不是坏蛋,被你强加成坏蛋,满腹的愤怒唯有虐你才能消停,而更多的人是逃离你,因为你带给别人不良感受——若是四肢健全、智商正常,你又为何会是弱者、要当弱者?这值得思考。
世界唯心造,性格定命运,局面皆有因,不幸,很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你被虐,有时是你真的欠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