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鳄鱼效应
鳄鱼效应,也叫鳄鱼法则,意思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手和脚。你越挣扎,就被咬住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正如周易经文中没有“鲶鱼”这个象一样,周易中也没有“鳄鱼”这个象,这是否说周易中就没有鳄鱼效应了呢?不是的,假如我们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把脚看成这个整体的局部,那么这里就有了一个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有了一个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当着遇到不可抗拒的外力时,是牺牲局部利益还是牺牲整体利益?是牺牲当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这里有了一个选择的问题。在卦体上,爻的利益就是局部利益,卦的利益就是整体利益。爻的利益主要表现为存在与发展,卦的利益主要表现为稳固与通达,爻的利益与卦的利益有一致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不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就有了一个牺牲爻的利益还是牺牲卦的利益问题。如果是从这个角度考虑,那么鳄鱼效应在许多卦中都是存在的,我们试以屯卦为例:
屯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屯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五,初爻是卦体的基础,对卦体起着支撑作用,五爻是个强爻,给初爻造成威胁,在一定限度内,还不至于造成卦体的倾覆,超过了限度,有可能推翻初爻,这就是五爻辞讲的“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屯三不是主要矛盾,从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角度看是依据天道与地道至上,这就是“即鹿无虞”,只是脱离了人道,故曰“惟入于林中”。在卦体上,三与五是一个“跷跷板”,三爻上行,客观上就会推动五爻至初,加大对初爻的威胁,在屯卦中,初爻的利益与屯卦的整体利益是一致的,卦辞讲“利建侯”,初爻辞也讲“利建侯”,这表明它们的立场一致,利益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抑制五爻至初的倾向,维护初爻的稳固,也就是维护了整体利益,所以三爻的正确选择就是不宜至上,这也就是爻辞上说的“君子幾不如舍”,这可以看作是一个舍弃局部利益和当前利益而维护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实例。
我们再以震卦为例,震卦也是个局部失衡卦,震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主要矛盾是初与四,同屯五威胁到屯初一样,震四也威胁到震初,所谓“震來虩虩”就是初爻感受到四爻的威胁。二爻甲不是主要矛盾,二爻甲至上爻乙既合天道,也合地道,从震二的局部利益考虑,这也可以说是“即鹿无虞”,但是,在卦体上,二与四是一个“跷跷板”,二爻上行,在客观上就会推动四爻至初,这就伤害了初爻与整体的利益,因此震二辞讲“勿逐,七日得”,“勿逐”就是不要去追逐上爻,原地不动,七日后初爻丁就可以至二爻甲。震二的选择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维护整体与长远利益的实例。
我们再从鳄鱼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相对于人来讲,鳄鱼可以说是一个强者,咬住了脚还要咬手,咬住了手还要吃整个的人,这是鳄鱼的本性使然,也是一个马太效应,即赢者通吃,多多益善。如同讼卦上爻,一举灭掉了三个阳爻;大有卦三爻,一举灭掉了四个阳爻,这也无可非议。对于人来说,遇到了鳄鱼咬脚,牺牲一只脚来保全自己的生命,是一个十分无奈但又十分聪明的选择,不能一错再错,造成更大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人比动物聪明的地方就是有理智,能够区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区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即如屯五,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屯其膏”在一定限度内也不是不可以,即便是出自人的贪婪本性也可以理解,但失去理智,聚敛无度,就像是当今的贪官,不仅危及社稷,最后也害了自己。
12、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周易经文中没有“窗”字,但有“牖”字、“戶”字。如坎卦四爻讲“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豐卦上爻讲“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牖”字、“戶”字的意思就是“窗”,当然是“窗”不一定就是“破窗”,“破窗”的意义在于示范性,既然有一个窗户打破了没有人管,那么更多的人就会来打烂更多的窗户。
从更多人“跟风”打窗户这件事来看,这也是一种“羊群效应”或“从众效应”,只不过这个“从众”干的不是好事而是坏事,甚至是犯罪。犯罪当中有主犯与从犯之说,从犯不是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而是“跟风”的结果。
为了说明这个“跟风”现象,我们这里就以巽卦为例,巽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巽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巽二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是至上,依照地道是至初,依照人道是至三,假定二爻依照地道至初,那么这也就是爻辞上所说的“巽在床下”,为什么“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呢?原来巽二为甲,是天元,其身份是“王”,“王”取代初爻这个柔软的执政者,似乎也顺理成章,但是由二至初正与人道相悖,六十四卦没有一例二爻取代初爻的先例,如果是巽二取代了初爻,那么它就是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有了第一个,难免就会有第二个,巽上就是第二个。巽二取代初爻以后,爻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原来在二位上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到了初位上就变成了“只入不出”,失去进取的能力,六爻也就变成甲癸壬辛庚己,新的卦体依旧是二四失衡,二爻癸再至初就成了“天地皆合”,这就是巽上也说“巽在床下”的原因,这就是一个“跟风者”。为什么巽二是“吉,无咎”,巽上则成了“喪其資斧,貞兇”呢?原来新的巽二癸的“资”是三爻壬,由三至二正与人道相悖,巽三壬是不会跟着趟这浑水的。巽二癸的“斧”是甲,甲一旦有了活力,首当其冲的是乙,这个乙正是癸所变,这就是巽上讲“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的原因。当然,巽卦并没有按照史巫们的盘算去变化,这得力于初爻的抗争,初爻辞讲“進退,利武人之貞”,初爻虽然柔软,但也有顽强不屈的一面,若夫刚决、勇猛,也能抑制住二爻至初的倾向,没有了二爻至初,上爻也不会“巽在床下”,这可以理解为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被惩治了,窗户修复了,第二个要打窗户的人也就不来了。
俗语相沿成习,积重难返,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明白了这个道理,明察秋毫,防微杜渐,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
13、出丑效应
出丑效应也叫“仰巴脚效应”,意思是指精明的人无意中犯点小错误,不仅是瑕不掩瑜,反而更使人觉得他具有和别人一样会犯错的缺点,反而成为其优点,让人更加喜爱他。仰巴脚就是不小心跌了一跤,有时可能要跌个脊背着地,四脚朝天,所以,又叫“出丑效应”。生活中有不少比较完美精明的人,其实,这种完美往往是外在的表演,这样就未必讨人喜欢了。因为一般人与完美无缺的人交往时,总难免因己不如人而感到惴惴不安。最讨人喜欢的是那些精明而小有缺点的人,比如,学生眼中的老师,老师眼中的领导,老百姓眼中的大官等。这些貌似完美无缺的人在不经意中犯个小错误,不仅是瑕不掩瑜,反而让人觉得他和大家一样有缺点,就因为他显露出平凡的一面而使周围的人都感到了安全。
在周易的取象中,说起精明的人,完美无缺的人,那就是取象为“龙”的天元甲,在经文中甲还有许多象,如“天子”、“帝”、“王”、“主”、“宗”、“公”、“父”等等,这样的人,无论是从社会地位,还是从家族人伦,都称得上精明,称得上完美无缺,特别是“龙”,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像这样的人,难道说也有什么不足、缺点或者是错误吗?我们说是的,周易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描述的它们的伟大,也客观地描述了它们的“缺点”,下面我们就说说这个问题。
“龙”这个象,不只是个爻象,也是个卦象,乾卦六爻当作六龙时,它们就反映了“龙”在地域上的差别,当作一条龙时,它们就反映了“龙”在不同阶段上的差别,龙行天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是“龙”的伟大之处,但是当我们依据爻辞来看“龙”的状态时,也会看到它的一些缺憾,比如说乾四讲“或躍在淵,無咎”,这里没有主语,但不难明白,它说的也是“龙”,《易传》的解释是“自试也”,其实这里不是说的什么自试不自试,而是因为初爻如果至二,那么四爻就有可能来填补这个空缺,这可以看作是初位的一种诱惑,即便是“龙”,有时候也难免抵御诱惑,这还不是“缺点”吗?当然,对于乾四来讲,这只是一种可能,是一个闪念,实际情况是,乾四还是依据天道与人道走向了五爻。
再比如乾上,爻辞说是“亢龙,有悔”,“亢”为亢奋,不能约束自己,这样的“龙”也不是好的状态,为什么上爻是“亢龙”呢?这是因为从空间上说“龙”已经行遍天下,再也没有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从时间上说,在乾卦中也到了尽头,失去了进取的能力,因此爻辞断为“有悔”。
坤上讲“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坤上为甲,这是一个失去活力的甲,“战”也就不是战斗,而是战栗,是形容这个爻的孤独与失落,“其血玄黄”是说甲的血脉子孙在品性上有了差异,这是天元甲无法主导与控制的,这样状态的“龙”当然也就不是“好龙”。
“或躍在淵”、“亢龙,有悔”、“龙战于野”,这些都不是“龙”的好的状态,是“龙”的缺点、缺憾,是摔了“仰巴脚”的“龙”,但瑕不掩瑜,唯有这样的“龙”,人们才更觉得真实。
天元甲的另一个取象是“父”,蛊卦的“干父之蛊”,就是抵御或纠正父亲的过失,蛊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蛊卦的天道是庚甲辛己癸壬,不难看出,这里的“父”就是二爻甲,这个“父”的过失是什么呢?原来就是因为他的强大而阻塞了初爻在人道上的出路,使得初爻庚难于支撑卦体,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让强大的儿子辛来接替自己,这就是“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不能说二爻甲没有过失,但这个过失是二爻甲自身无法解决的,因为它在蛊卦中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不能主动减损自己,只有靠其它爻来纠正,其它爻的态度虽各有异,但没有哪个去征伐,这就是说,父亲有了过失不是不可以纠正,但一定本着和善的目的与态度,因为有过失的父亲毕竟不是敌人。
14、负重效应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淼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狂风巨浪。水手们惊慌失措,急得团团转。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所有的货舱,往里面灌水。“怎么能够往船舱里灌水呢?这样只会增加船的重量,使船迅速往下沉,这是自寻死路啊!”不少年轻的水手不解地问道。但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和毫无商量的神情,水手们只好半信半疑地照做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同样道理,船在负重时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于是,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负重效应”。
“负重效应”,其实就是加固“重心”,六爻卦的卦体,重心就在初爻上,如果用船来比喻,那么初爻就是船底;如果用一栋建筑物来比喻,那么初爻就是“基础”。基础不稳,卦体就会倾斜或倾覆。我们还以蛊卦为例,蛊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蛊卦的天道是庚甲辛己癸壬,二与四和三与五这两个“跷跷板”都发生了倾斜,初爻是个阴爻,这可视为基础不牢,蛊初要抵顶二三两个强爻的压力,由于初三之间是个天地相悖,三爻暂时不会进入初位,二爻则不只阻塞了初爻在人道上的出路,而且一旦由“只入不出”变成“只出不入”,也有进入初位的可能。蛊卦矛盾的解决,最终是三爻辛变丁以后,这就是卦辞上说的“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当着三爻变丁以后,初爻就会变戊,那时由三至初就成了“天地皆合”,强大的三爻就取代了初爻,卦体也就避免了倾覆的危险。三爻取代初爻是改变重心,也可以理解为加固重心,如果是加固重心,这同往船舱灌水的道理是一样的。
上述内容,我们还可以用损卦为例,损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损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由于二四失衡,强大的四爻给初爻以压力,这也可以理解为卦体发生了倾斜,能够平衡二爻的就是四爻,四爻至初合乎天道,这也可理解为加固初爻,损四的爻辞是“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意思就是减损二爻造成的疾患,使得卦体趋稳,这是一个喜庆的事。
15、老鹰效应
众所周知,老鹰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动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老鹰之所以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可能与它的喂食习惯有关。一般来说,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而老鹰每次所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老鹰喂食的方法与其它鸟类的喂食方法不同,即不是依据公平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喂哪一只小鹰。于是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最终都饿死了,抢得最凶的小鹰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这个种族就愈来愈强壮。人们将这种“适者生存”的现象称之为“老鹰效应”。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些现象在周易中是大量存在的,我们以泰卦为例,泰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泰卦的天道是戊甲丁己乙丙,泰卦三爻丁至初爻戊是个“天地皆合”,我们可以把三爻丁看作是一个“适者”,对这个“适者”,爻辞说是“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所谓“勿恤其孚”就是不要怜悯那些俘获物,所谓“于食有福”就是可以饕餮饱餐。相比之下,我们可以看看三爻的邻居泰四,泰四的爻辞是“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翩翩”是一种轻浮欲飞之状,“不富以其鄰”是说不能从邻居那里获得财富,“不戒以孚”是说反正已被俘获,戒备不戒备都一样。为什么三爻与四爻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原因之一就是三爻是个强者、适者,四爻是个弱者、劣者。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也可以叫“丛林法则”,广泛适用于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种群的延续,只有实行这个法则。但这个法则并不适用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法则是“共生共存”,是“大同”,至少是为大多数,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有时候也需要少数人做出牺牲,但目的决不是为少数人。人类社会自有文字以来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有压迫,也就有反抗,最终胜利的将是大多数人。即以泰卦而论,三爻视初爻为鱼肉,但初爻也不甘心为人宰割,泰初讲“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这里的“征吉”就是对三爻进行征伐,是对压迫者的反抗。
16、麦穗效应
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爱情,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麦田里,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的麦穗。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麦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其间即使见到一棵又大又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就错过了;于是,我便什么也摘不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想得到理想的结果,就要多做研究调查,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而不是武断轻率,或者犹豫不决,导致错失良机。这种因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的现象就叫“麦穗效应”。
在周易卦爻的行动中,果断行事的实例是很多的,我们试以豫卦为例,豫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豫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豫四是一个无比强大的阳爻,豫四至初是个“天地皆合”,豫四的爻辞是“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由豫”是说以此爻为由头,也就是人道上的开端,“大有得”是说将有大的收获,这个收获就是得到君位,“勿疑”是说不用怀疑,“朋盍簪”是说朋友们就像是用簪子合拢头发那样聚拢起来,这个爻的行动就是一次果断的行动,行动的结果是变成了随卦的初爻,成了一代大君。
犹豫不决的实例也是很多的,豫三的前身是谦四,谦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谦三至四合乎人道,但谦三至初是个“天地皆合”,正是这个“天地皆合”,消减了谦三至四的力量,谦四的态度是“無不利,撝謙。”“撝”字有招呼之义,也有挥退之义,实际上这是一种莫凌两可的态度,正是这个态度,到了豫卦变成豫三以后,失去了对豫四的控制能力,豫三的爻辞是“盱豫悔,遲有悔。”这里的“悔”就是错过了良机而悔不当初。经文中有许多“悔”字,许多“悔”的原因就是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17、蘑菇效应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效应很形象地诠释了多数人的工作经历: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没有能够受到重视。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从某种观念上讲,这种“蘑菇经历”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因为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练,它可以消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使人更加接近现实,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中国有句古话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周易卦爻的运动中,有许多的成功是经过了艰难困苦的,我们就以屯卦上爻为例,屯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五丁,屯上是个阴爻,爻辞是“乘馬班如,泣血漣如”,为什么这个爻“泣血涟如”呢?这是因为前有三爻丙的威胁,上爻被三爻视之为“鹿”,后有五爻戊的拖累,由上至五合乎天道、地道,但正与人道犯顶,这个处境就是上爻悲痛欲绝的原因,屯上就好比初生的蘑菇,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就是这个爻,到了蒙卦变成了初爻,蒙初的爻辞是“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到了需卦变成上爻,需上的爻辞是“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到了讼卦变成了讼初,讼初的爻辞是“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到了师卦变成四爻,四爻的爻辞是“師左次,無咎。”到了比卦变成三爻,比三的爻辞是“比之匪人”,到了小畜卦变成四爻,小畜四的爻辞是“有孚,血去惕出,無咎。”到了履卦变成了三爻,履三的爻辞是“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于大君。”上面这些爻辞不用多做解释,尽管这里有“终吉”、“无咎”等辞,但也不难看出,这个爻是历尽艰难的,而且从屯上至履三,一直是个阴爻。这个爻境遇的改善是从泰卦开始的,泰三就是履三所变,泰三的爻辞是“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自是变成了阳爻,到了否卦变成四爻,四爻的爻辞是“有命無咎,疇離祉。”再到同人卦变成了初爻,成了一代大君。假如我们把屯上到同人初看作是这个爻的一种历练,那么可以看出这个历练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在小畜和履卦中,这是一个唯一的阴爻,也可以说是最柔弱的一个爻,居然靠着刚决猛勇,当上了同人卦的“执政”,不能说这不是意志的作用,是耐力的作用。
18、鲨鱼效应
在海洋中的鱼类,因为有鳔才能使自己在大海中自由沉浮,当鳔内充满空气的时候鱼儿就上浮,释放空气的时候,鱼儿就下沉。鲨鱼是海中的哺乳动物。鲨鱼没有鳔,但是它仍然能在海中自由沉浮是因为什么?因为鲨鱼为了不使自己下沉就不停的游动,长此以往,鲨鱼的身体肌肉就越来越强壮,体格也越来越大,终于成为“海洋霸王”。这就是所谓的“鲨鱼效应”。
这里可以看到,先天的不足不一定全是坏事,只要自己努力,总会化劣势为优势。
周易经文中有“鱼”、“豚鱼”等象,但没有“鲨鱼”这个象,如果是把“鲨鱼”也当作象,那么这个象的意义就在于说明化劣势为优势,在周易中,劣势变优势的实例是很多的,前面谈到的履卦三爻就是一个劣势变优势的例子,履三是履卦中唯一的一个阴爻,单从阴阳的角度看,它就是劣势,但就是这个爻,经过泰否两卦以后,变成了同人卦的初爻。鲨鱼没有膘,这是它的劣势,成为“海上霸主”,说明它有优势,现在的问题是,鲨鱼是如何变劣势为优势的呢?这里我们就以涣卦为例。
涣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涣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从阴阳的角度看,二、五、上三个爻为阳,初、三、四爻为阴,这里似乎是阳爻占优势,阴爻占劣势,其实以阴阳来判优劣只是诸多因素当中的一种,判断优劣还要看爻位与爻时,还要看环境。就涣卦而言,由于存在着许多三道分途和天人相悖,这样许多爻的优劣就需具体分析,例如初爻的人道走向是二,天道走向是五,地道走向是三或四,这就是一个三道分途。二爻的人道走向是三,天道走向是上,地道走向是初,这还是一个三道分途。三爻的人道走向是四,天道走向是初,地道走向是上。四爻是天道上的终结,人道走向是五,地道走向是上。五爻的人道走向是上,天道走向是四,地道走向是初。上爻的人道走向是“反身”至五,天道走向是三,地道走向是二或五,这些都是三道分途。除了这些三道分途以外,初三、初五之间,二上之间,三上之间,还都是“天地相悖”。四五之间则是“天人相悖”,五上之间是“人地相悖”。三道分途似乎多了一些选择,但也增加了选择与行动的难度,至于这些“相悖”就更是艰难。“涣”的本义是离散、冲散,是水流很大的样子,涣卦所描述的就是冲决这些艰难。
爻的优劣与环境也有重要关系,一般说来,一个爻与它的环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环境适宜或不适宜这个爻的存在与发展,这种关系就叫“利”或“不利”,二是这个爻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关系就叫“用”。环境适宜有利于爻的存在与发展,但也容易使爻安逸,不图进取。环境不利于爻的存在与发展,这就要看这个爻能否改变自身,改变环境,创造出新的环境来。普通的鱼因为有膘,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这可以看作是环境适宜,鲨鱼因为没有膘,只有靠运动才沉浮,这可以认为是改变自身,改变环境。
现在我们再说涣卦,无论是从阴阳、从爻的时位,还是从爻与环境的关系上看,几乎所有的爻都是处在艰难当中的,唯有运动起来,改变环境,才能得到生存与发展。如果说鲨鱼凭借着不停的运动终于当上了“海上霸主”,那么我们说涣卦也有个“霸主”就是二爻甲,正是这个爻的发动,激发了上爻以及其它爻的活力,这就是涣二辞讲的“渙奔其機,悔亡。”假定上爻不动,那么自身以及其它爻的艰难便难以解决。
对鲨鱼吞噬其它鱼类不能用普通的道德去评价,这里说的只是自身的劣势,不利的环境,如何演变为优势。
19、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就是说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对决策中收集正确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这种效应是不利的。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坏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分析。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
周易蒙卦卦辞有句话叫“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是周易在叙述上的一个重要原则,什么是“初筮”呢?“初筮”就是在周易经文中第一次出现的字或辞,以后再次出现了相同的字或辞就是“再筮”,初筮与再筮一般在经文上有显示,以后多次出现就不再显示,这是为了避免啰嗦、累赘。这个原则我们也叫先行后效、前车后辙,或者叫推定法、不成文法。例如乾卦的卦辞有“元”字,坤卦的卦辞与爻辞中也有“元”字,屯卦的卦辞中还有“元”字,到了蒙卦就没有“元”字,这是否说蒙卦无“元”呢?不是的,六十四卦每一个卦都是三“元”皆备,只因为有前例可循,所以后面就不再重复。
假如我们把“初筮”当作观察的第一印象,那么这里就有首因效应。例如乾卦三爻讲“君子终日乾乾”,这里的“君子”就是一个初筮告,也是第一印象,乾卦的天道是甲乙丙丁戊己,三丙至四丁合乎天道,由三至四合乎人道,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爻的行为,合乎天道与人道就是“君子”。第一印象提供了一个判别“君子”与“小人”或“寇”的标准。
“君子”一辞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坤卦,坤卦辞讲“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坤卦的天道是己庚辛壬癸甲,这是乾卦的颠倒,左右发生了易位,坤卦初爻按照天道与人道行动,最后还要回到甲,由此我们知道了甲是“主”,“君子”还是按照天道与人道行动。不过坤卦中的“君子”与乾卦是不同的,乾卦中的“君子”是前往时的“君子”,坤卦中的“君子”是返回时的“君子”。
“君子”一辞的第三次出现是在屯卦,屯三讲“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主幾不如舍,以往吝”。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天道与人道发生了错乱,三爻按照天道与地道是至上,按照人道是至四,究竟三爻走哪条道才是“君子”呢?原来就是人道,三丙至四甲需要八个时间单位,故曰“以往吝”,这是不可能行动的,但只要在原位坚持也是“君子”。屯三告诉我们的是,走人道的才是“君子”,即便不能行动,坚持人道也是“君子”。由此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人道是判别“君子”与“小人”或“寇”的标准。
经文中一共有二十处谈到“君子”,是否所有的“君子”都是坚持了人道呢?也不尽然,有两处提到“君子”的地方就是没有走人道,一是谦初,二是解五。谦卦是个局部失衡卦,谦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由三至初,由初至五,合乎天道与地道,谦初既不能保证卦体的稳定,又不能走人道,最后选择了“让贤”的态度,这也是“君子”,因此爻辞说是“谦谦君子,用涉大川”。解卦是个平衡卦,解卦的天道是甲辛庚癸壬己。解卦是个陷入了僵局的卦,惟有四爻至初取代初爻,才能摆脱僵局,解五壬为四爻癸所俘获,协助四爻,共同推翻初爻,由五至四,这从人道上看是倒退,但也不失为“君子”,故爻辞讲“君子惟有解,有孚于小人”。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坚持人道只是“君子”的一个一般标准,而不是最高标准,最高标准是卦体的稳固与通达,谦初让位是为了卦体的稳定,解五倒退是为了诸爻的通达。
从对“君子”的第一印象到全面认识“君子”,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首因是重要的,因为这是认识过程的一个起点,一个标准,但把这个标准绝对化,不懂得变通、修正,也就不能得到全面的认识。
20、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首因效应一般是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的,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
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我们还以“君子”为例,如果把乾卦三爻的“君子”作为第一印象,作为首因,这个首因所形成的印象就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乾卦“君子”的特点就是按照天道与人道行进,坤卦的“君子”就是承袭了这个解释,还是按照天道与人道行进,不同的是乾卦与坤卦的天道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是一往一返,一去一来。乾坤卦的天道与人道是同一条道,屯卦的天道与人道发生了错乱,判断“君子”的标准也就与天道没有了关系,只是看人道,这就对乾坤卦“君子”的内涵做了修正。“君子”一辞的第四次出现是小畜,小畜上讲“君子征凶”,对小畜卦而言,屯卦三爻的“君子”就是近因,近因改变了首因的一些认识,同时又为以后对“君子”的判断提供了一个标准,一个依据,以小畜为例,小畜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小畜卦的天道是戊乙甲丁己丙,上爻丙处在三道分途当中,依照天道是至四爻丁,依照地道是至二爻,依照人道是“反身”至五,上爻丙“反身”就是壬,自壬再至五爻己,需要七个时间单位,因此是“君子征凶”,这个判断就是承袭了屯三,依据的还是人道,不同的是,屯三丙至屯四甲,需要八个时间单位,四爻甲虽然有活力,但终归是个阴爻,对三爻不构成威胁,只是“以往吝”,小畜上“反身”后再至五合乎人道,故而不失为“君子”,但一则需要七个时间单位,二则五爻是个阳爻,三与五又处在平衡状态,这就使得上爻面临凶险。小畜上与屯三相同的地方就是都依据人道,不同的地方就是面对的环境。
如同首因需要变通、修正一样,近因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变通与修正,把近因绝对化也是不对的。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合称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在系列学习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双重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x轴,回忆的百分率或绝对数量为y轴,则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