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菏泽老城的美食,羊肉汤不能不提。还是从菏泽一中西街的羊肉汤馆说起。
菏泽一中西街,官方称呼是广福街,原来称好善街,也有可能是后来改称广福街的,尽管更名,但好歹算是承袭了原来街道的意思,不像其他改名的街道,一点文化的根也没了。至于为什么叫好善街,待考。
这条街上其实著名的羊肉汤馆有两家,一家姓张,一家姓海。张家羊肉汤馆因为拆迁,在上世纪末就搬到了东关体育场对面,也没干多少年,两个孩子不愿意再干这个行当,就无声无息地从菏泽羊肉汤馆的第一阵营消失了。现在菏泽的张家羊肉汤馆和这个张家没有什么联系,此张非彼张。
菏泽老城起初兴喝羊肉汤的时候,我都没听说过单县羊肉汤。其实,菏泽羊肉汤馆的做法基本差不多,当初都是用鲁西南青山羊。现在的馆子,坚持用青山羊的,已经不多。因为这种羊出肉时间长,比不上西北羊和内蒙羊,因为养育时间长,成本就高,羊肉汤馆的价格卖不上去,所以说,在菏泽能找到好的羊肉汤馆,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尽管肉不同,但做法差别不大。各家各有各的配方。所谓配方,基本是那几种常见的香料,但比例不同,味道上就差多了。张家羊肉汤馆原来是一中年妇女开的,距离菏泽卷烟厂20米左右。后来,她把这个配方传给了其侄子。
我印象中,这家馆子大概开在1985年左右,一开张,生意就很好。隔壁是一家饭馆,做什么,记不太清了,反正是没啥特色,本来生意就冷清,羊肉汤馆一开张,生意更加惨淡,饭馆老板整天和羊肉汤馆有口角,不让喝汤的食客在他馆子门口放“洋车的”。没坚持几年,这家饭馆就关门大吉。
张家羊肉汤馆的门面后来是赁的我家的房子,这也是他们生意最发达的时候。几乎是同期,海家羊肉汤馆在路口南开张。两家生意都很好。据说,张家属于红汤,海家属于白汤,二者究竟有啥区别,我至今不明白。
店主半夜就起来熬汤,据说,他在放香料的时候,要只开所有的服务员。店主的老婆半夜起来烙饼,他家的饼,基本没油,溜薄,软又筋道,筋道又不硬。擅长做面食的母亲曾请教过老板娘,她或笑而不语,或轻描淡写,母亲学着做过几次,怎么也烙不出店家的火候和味道。
菏泽的羊肉汤馆,都单卖羊奶、羊脑等,其实是汤一样,但肉不一样,你可以告诉店家,羊奶一碗,店家就会给你切羊的乳房肉。当然,价格比普通羊肉汤贵。羊奶肉更细,羊脑更香。国人信奉吃哪补哪,附近一中的学生偶尔也会要个羊脑。我儿子小的时候,断奶早,但羊脑没少吃,至今爱喝肉汤。
这条街上的两个馆,消费的主力是菏泽卷烟厂的工人,当初菏泽卷烟厂效益如日中天。也有不少菏泽一中的学生,不少在外地工作的毕业生回家后一定要去喝碗汤。
喝羊肉汤,最好喝的应该是头汤,更鲜更香。一天就煮那么多肉,肉加完,当天的生意就算做完。随后,开始准备第二天的生意。
说说海家吧,海家羊肉汤馆目前应该还是菏泽的头把交椅,海家有自己的定点羊肉,熬汤用的水也是从某村庄拉来的,这些都属于商业机密,正如张家的熬汤配方。
菏泽近年来,小留羊肉汤馆忽然多了起来,没去喝过,不做评论。据当地同学讲,上面漂一层厚厚的羊油,格外香,估计偏腻了。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偏好。菏泽的羊肉汤馆,虽说不上多如牛毛,但绝对称得上星罗棋布。
本文写于几年前,今天补充几句。海家羊肉汤因为老城改造的缘故,总店已经搬到人民路开发区管委会对面。国庆节回家,没去。去了青年路三角花园的马老五羊肉汤馆,这家馆子同时供应水煎包。味道也不错。
西关,西安路上,还有一家沙家羊肉汤,是上过央视《乡土》栏目的,我去喝过,口感也属上乘。
每天早晨,除了过年的那几天,爱喝汤的食客都有自己喝汤的地方,在氤氲升腾的热气中,来来往往,开始自己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