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女儿告诉我一件去年在班级里发生的事。
女儿的闺蜜L送给女儿一个非常漂亮的泡泡玛特品牌记事本,女儿很喜欢。另一个关系一般的女同学M看到这个本子后,斥责我女儿说偷了她的本子,并且一口咬定,哪怕是L出面澄清也坚决指控女儿是偷了她的本子。后来在班主任老师的调解下,M承认看到本子很漂亮,非常想拥有一个,于是想到用这个方法骗到本子。
尽管时隔半年了,女儿在说这件事的时候还是能感到她很生气,被冤枉的感受是任何人都难以消化的,何况她只有三年级。
我在听这个事情的过程中,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方面,对女儿的遭遇感到震惊和心疼,另一方面,对M的作为感到气愤和可怜。
我先是询问了女儿的情绪,发现她虽然还是生气,但没有害怕,她在被冤枉时据理力争,没有被吓到,这是我比较欣慰的。然后女儿话锋一转,表达了对同学M做法的不理解和悲悯之情。
我突然意识到,我女儿的善良让她看到了欺负她的人也有自己的痛苦所在,尽管她还意识不到这是她宝贵的悲悯之心,但这份同理心让我深深感动。
不过,转念之间,我觉得有必要跟她讨论一下“善良”这个品质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
我说:你就算被欺负了,被冤枉了,还能体谅M的可怜之处,理解她的愿望,这说明你很善良。
女儿点点头。
我接着说:你的善良是非常难得的品质,不过你要留心不要被别人利用了你的善良。
女儿似懂非懂。
我问道:假如,M对你说,你很善良,你帮我跟L要一个本子呗。你怎么回答她?
女儿想了想,表示不知道。
我看得出她很可能是会答应M的,于是我说:你可以这样说:这是L送我的本子,是她自愿的,你要是想要,你自己去问L吧。
女儿反问道:那她要是真的去问L要怎么办?
我也反问道:你觉得M会向一个关系一般的同学索要本子吗?
女儿摇摇头。
我继续反问道:你觉得L会轻易答应也送她本子吗?
女儿坚决地摇了摇头。
我说:你看,M和L都有自己的做事方法,她们之间会怎样,这不需要你来操心的。你能做的,是做好自己的事。M想要本子,这是她的愿望,需要她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让你为她的本子负责。你把自己的事,和她的事分开,你的善良不会被利用了。而L是否送给M本子,也是L自己的事,你也不需要为L担心负责。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给别人提供可靠的、不会带来伤害的建议,就是最大的善良了。
女儿点点头,似乎明白了。
我其实没有指望她能完全理解,于是我说:你可能还不太理解,这没关系,朋友交往的能力需要很多年来培养,你以后跟同学们交往时多想想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多思考,也可以跟我讨论,慢慢就会了。
女儿重重地“嗯”了一声。此话题就算告一段落了。
02
校园欺凌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也不是一种偶发事件。其实,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家长们就要绷紧一根神经,时刻留意孩子是否经历了校园欺凌。
虽然我对校园欺凌没有系统的研究,但也接待过很多有被欺凌经历的来访大学生,多少总结了一些观点,分享如下:
1. 校园欺凌的形式多种多样,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经历什么
欺凌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言语欺凌、肢体欺凌、关系欺凌、职权欺凌等,我女儿遭遇的就是典型的言语欺凌,这种欺凌形式最常见,也是最明显的。当孩子跟家长说被冤枉、被误解,感到委屈、生气时,一定不要劝导说“只是开玩笑”、“他就那么一说”、“你别忘心里去”之类的话。这不但无法让孩子释怀,更会让孩子在再次遭遇欺凌时保持沉默,家长就更加不知道孩子遭遇了什么了。
恰当的做法,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遭遇,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ta的感受,然后告诉ta正在遭遇的是一种被欺负的情况,不要害怕,勇敢地跟老师、家长说,因为欺凌者是错误的,会被惩罚。与孩子一同面对ta的遭遇,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2. 倾听孩子对朋友关系的看法,帮助孩子树立合理的交友观
越小的孩子,越是从别人的评价中获得对自己的认识。所以,欺凌者的言语行为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我认识发展,也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发展。当孩子被言语欺凌时,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魅力、形象、个性和品德,这时,家长要引导孩子说出在听到欺凌者的言语时,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会不会怀疑自己的为人,会不会有不合理的交友观,比如“我需要让所有人喜欢我”、“我要对所有人都友好”等等。这些观点需要家长反问出来,然后一一告知合理的观点。当孩子越来越不依赖他人评价时,才会勇敢地面对欺凌,也会坦然地与欺凌者划清界限。
3. 安抚孩子的情绪,亲子关系是修复其他关系的良药
孩子被欺凌,一定有愤怒、无助、震惊、担心、恐惧、内疚、羞耻等多种情绪混合在一起的感受,此时最需要的并不是理智的讨论,而是共情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理解ta的感受,ta说不出来,家长要帮ta表达,把情绪都抓出来,一一看到,ta才能感到自己是被理解和关心的。
孩子在班级遭遇欺凌,同学关系遭遇挫折,ta自己的修复能力是有限的,家长要提供一个良好关系的样本,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健康的关系,什么是有害的关系,帮助ta区分好朋友与坏朋友,是家长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关于校园欺凌,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在这里不一一说明了。亲子关系是个持续的过程,不是哪一件事做对了就能万事大吉,做父母是个一生的事业,需要持续的学习和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