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留学很多年,非常喜欢日本的文化。日本充满魅力的各种文化。都有着中华文化的影子。在中国崛起的今天。在国家软实力的竞争中,中国文化如何继承并走向世界呢?
中华文化里的六艺中,也有射这一种,而我们今天中国却面临着文化断层,青黄不接,在日本学习的几年中,看到日本也曾同样经历着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比如弓道文化,也曾被政府禁止学习,日本人又是如何将自己的弓道文化发扬光大的呢?
在这里借着日本弓道的历史和传承,去看我们是否有能够借鉴的经验。
1.弓道起源
弓道,原属于日本武道的一种,在一连串射击的动作中而达到的身心锻炼的一种武道。古武道中的弓术与现在的竞技体育的融合,一方面继承了古代的弓术的流派,同时也开创了现代式的弓道流派,被日本人所继承与发扬。
当然,作为世界唯一留存下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对世界又起是亚洲在文化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下日本弓道和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有关弓的文献有很多,周礼、后汉书等,在礼记中有关射箭的思想对日本的弓道有很大的影响。在与中国的交流中,日本古代对于弓术的德才兼备的象征,和中国将弓术作为礼仪仪式的一种,在日本结合而成为射礼,在宫廷中的仪式等大量的使用。
中国,弓乃君子之争,现在与日本的武家思想结合成为日本的现代的弓道思想。
2.弓道思想
弓道,是不以人为对手的一种武道,在日本武道中非常的少见,在射箭的慢动作中,要求自己身心合一,人箭合一,在高度的精神集中下去射中目标,在射中后反省自己让自己不断的进取。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精神的修炼,使自己集中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体验其深奥的妙趣。
核心思想 真善美
真:以自己本来的自我没有虚假的向着目标射击
善:谋求内心的镇静与平常心
美:清净心灵,以礼仪之姿与弓身形合一
3.弓道的道具
弓 弓道中常用的弓有竹弓,塑料碳纤维弓,和橡胶制的弓几种
而且价格极其的昂贵大概需要三千到四千元以上,但其制作非常的考究美观,适合俊男美女使用,
在日本常常看到身高一米六左右的小姑娘,背着接近两米的长弓,穿着弓服在坐地铁,作为一个外国人此时非常感叹一个国家的文化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常常在想若是我们也能在祖国穿着汉服,参加类似的竞技活动,该是多么的美妙。
护胸,价格也不是很昂贵,一般时皮革制成,只要三四十元就可以
当然还有一些小物件,大家可以看看弓道有很多繁杂的东西。
握具
弦
箭:非常的漂亮,六只箭大概要两千元左右,的确是昂贵的运动
箭筒,可以装六只箭,大概三百元左右,还是很划算的。
护指,大家以为这个东西很便宜吧,就是一个手套而已,其实非常的昂贵,由鹿皮制成大概需要两三千元左右。
和服:这种是比较观赏性的弓道服,这一种比较昂贵,在上万元左右
当然那种训练用的还是比较便宜的。
粉末箭筒
道场用具
4.射术
射法八节是日本在战后,由日本弓道委员会制定,考虑到人的身材,射术的流派和思想制定而成。
“射法八节”意指八个一连串的动作,就像竹竿上的八个节。
①踏脚:两脚踏开,站好位置。②定身:稳住上身,摆好姿势。③搭弓:起弓、搭箭,手指扣弦。④举弓:举起弓箭。⑤张弓:双手保持水平,左右均等拉开弓箭。⑥瞄准:集中精神,瞄准目标,等待时机。⑦射箭:酝酿时机,气势和力量到达顶点时,自然放箭。
⑧留心(留身):射箭后保持姿势数秒,调整身心。
竞技时分远近两种:近距离为28米,远距离为60米
竞技分两手:一手两射,二手四射。是不是跃跃欲试了呢?
5.道馆
在日本道馆还算是比较多的而且价格不贵,有的道馆非常有意境。
价格大概在两个小时20元左右。还是非常亲民。
弓道战略
日本的弓道,有着非常完善的体系,大家不要以为日本这么系统,这么优雅的弓道体系是传承的结果。如我们今天的武术一样,融入不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甚至一度断层。
在日本战争时期,很多国民文化都被禁止,不再教授,而在战后,各个武术团体以及日本武德会的努力,将弓道,空手道等再次带向了国家的大舞台。
而各种武术运动也被立为学校的课外运动,由全国弓道联盟将各个流派的技法进行标准化,制定了弓道的礼仪和技巧的规范。
日本主要有四大弓道组织 全日本弓道联盟 国际弓道联盟 全日本学生弓道联盟 全国高校体育联盟弓道专门部。弓道竞技人数共有十四万人,高校人数就有十万之多。日本对于国家文化的传承在学生身上下了很多功夫,日本的教育部也制订了非常多的政策来引导,日本教育部的远见和对文化的重视,的确是令我们望尘莫及的。
而我们同样有着悠久的文化,却无人继承。更无法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是否应该将中国的本土文化当作国家软实力战略来进行发扬呢。将我们的文化融入到学校,只有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使其传承与发扬。
当然在我国年轻人当中,例如演员徐娇,对于中华文化,汉服,弓道,不断的在宣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愿在一群人的努力中,能够继往圣之绝学真正将我们无比灿烂的文化带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很喜欢一个历史老师的一句话,曾经辉煌的民族永远不会沉沦。
愿今日之中华能重回汉唐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