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我,怎么管00后的班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
我,八零年,标准八零后,我班的孩子都是00后的娃娃。面对这20多年的年龄鸿沟,我这个八零后要奉《道德经》圭臬,捻“信,亲,勤”的三字诀,来管理班级。
无论是克拉克的五十五条班规还是我读雷夫的《第五十七号教室的奇迹》我都得出一个班级管理的至高准则——规则,师生在这间教室中订立平等的契约,师生相互的承诺,是班级管理的最高规则。因为这规则是建立师生平等协商的基础,所以师生都要遵守。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都不能迟到,如果学生迟到,要道歉,同样,老师如果迟到,也要道歉。天天练,是我和学生的约定,具体内容是:每天练字三行,每天精读十页课外书,每天完成英语晚读。从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就一起订立了天天练的内容,并且约定,老师也要天天读书,师生一起努力,互相监督,坚持到现在,我班很多同学已经读完七八本或者十几本书,我也已经读完十三本书,共同的坚持,是互相取暖,守望春暖花开。同样的规则,我们一起遵守,看似抹杀了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其实这种平等的契约精神更有助于在班级创造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相长,师生在共同的规则下,实现了各自的尊严。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信任,教育发生的基础,我不愿意老是用单向的“师爱”来强调老师的奉献精神,我更希望,师生在规则中,实现师生的互相信赖,从而让教育真正发生。
亲其师,信其道。信,是亲的开始,亲,是教育的纽带。只有学生信赖老师,才能对老师亲近之情,知识,有了感情的渲染不再是枯燥的教条。让知识有人情味,更易于让学生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没有一个抽象的儿童,是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我们的管理只有富有人情味儿,才能让规则成为学生的选择。从而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比如,一个孩子忘记带语文课本,我会悄悄地把语文书借给他,并嘱咐他记得每天晚上整理书包,一个孩子早上来晚了,我悄悄问他:“是不是不舒服?还是又睡了一个美容觉?”孩子不好意思的笑了,从此之后,他几乎没有迟到过。把我和你们,变成我和你,当我面对一个独特生命的时候,尽力去感受他们的困惑与无助,帮助他们挣脱不良习惯的枷锁,教师用春风和雨式的教育方式来化解学生的错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只有细雨才能滋润孩子的心田,暴风骤雨,只会冲垮孩子心中的道德阶梯。
无为无不为,是为有为。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是爱与爱的碰撞,教师只有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腿,才能让 “心”落到实处,才能让“爱”显于明处。每天早上,我都早早进班,帮孩子们打开窗户通风,帮助值日生打扫室外卫生,孩子们几乎都没有用过大笤帚,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扫,怎么样才能扫干净,这是个问题,我耐心的给孩子们讲解使用大扫帚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然后师生比赛,看谁扫的干净。教,是为了会。扫,是为了不扫。带领孩子扫了两周之后,我让孩子们自己扫,只派卫生委员去监督检查。“悠兮,其贵言。”是班主任在一点一滴的细致工作之后,才能进入的境界。
要想到达“太上,不知有之”的境界,我还要继续努力,要想实现学生皆谓“我自然”的结果,更需要我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持之以恒的把握细节,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