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晚上加半个周末的时间,读完了这本《皮囊》。
《皮囊》这本书刚预售的时候,看圈里朋友发送的封面,我以为是一本富有哲理性的西方文学史之类的作品集。
在真正读完这本书合上最后一页的那一刻,才知道这本书畅销的道理。于我自己而言,大抵是共鸣、兴趣、和作者最有力的笔触。
如果不是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作品,很难一口气坚持并且完整的读完一本书。这本书我做到了。作者从头到尾用力的撕开自己的过往,将活生生的不堪展示给世人看,而我也被作者,近乎无声的的平静深深的吸引住,直到故事终结。
这本书文笔因为用力过猛而招致太多槽点。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读下去的兴趣。
每一本小说,或者说是作品集的上市销售,不管它畅不畅销,都代表着写作者的一种身份认可和文字圈里的地位影响。或许这个地位或高或低或一夜成名或终日平庸,但是对于写作者而言,他(她)的人生意义已经做到了或者正在做负重前行,而没有使自己的希望陨殁。
黑狗达的祖母是一位信服神明的神婆,她那句“自己肉体是拿来用的,而不是伺候的”实在是全书的精华。以至于切菜的时候切断一根手指头,都会用异常平静的口吻对旁人说,我把手指切断了。
对于全书的作品,最喜欢的自然要数前四篇,关于祖母的《皮囊》,关于母亲的《母亲的房子》,关于父亲的《残疾》,关于病间百态的《病房里的圣诞节》。
或者说,喜欢亲情类的题材,因为它给人温馨和念想。
我不禁也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含辛茹苦照顾我们的家,如同呵护一个幼儿在成长,房屋渐渐泛黄而长大后的我们却都奔向理想之城,能留下的只是回忆。
成长带给我们的除了身长高出许多,体重增加许多之外,还给我们的皮囊丰富了些什么呢?
我的身边也有一些信奉神明的亲朋好友,坚信善良终有好报,信奉神明,坚信自己的内心。
还有年幼或者童年时快乐的痛苦的阴影,那些都是成长的轨迹呀。你的身体给你的只有这一些,而皮囊的丰富,则带给你精神上无限高度的食粮。
那些在外人看来嗤之以鼻的、指手画脚的、不值一提的,在自己内心世界汹涌翻滚的、刻骨铭心的、念念不忘的过往。
我们终究会带着它们成长或浪迹天涯。
而皮囊的意义不就展现出来了吗?即使负重也要前行。
书中有一篇名为《厚朴》的文章,厚朴父亲是偏僻山村整天听BBC的一位外语教师,而厚朴也继承了父亲这一特点,那就是世界之中,唯我独大。所以我们会在他家院子里的墙上看到一整幅世界地图,在他们那个遥远偏僻的山村。
厚朴是一个有理想有激情的少年,在其父亲的影响下也算得上是愤青一枚,但他却是十足的“口号”。他讲自己的英文名字来源于英文单词“hope”,讲自己家里一整面墙的世界地图,对所有人宣告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活得精彩,却不曾想内心空洞的欲望膨胀了自己,最终无奈之下被遣派到山村当教师,自制南墙酿成悲剧。
他有过希望吗?有。
他组过并不出色的乐队,尽管他没有当上主唱、和高官女儿谈恋爱,尽管最后劳燕分飞。种种现实让他看明白生活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顺利,无奈酿成悲剧。
或许我们的身边也是有这样的厚朴的,怀揣着对梦想的激情,对成功的渴望的年轻人,在偌大的世界里贡献着自己小小的努力。
可是我们要知道,绝对不能使自己的这副躯体成为一副空的皮囊。总是没有成功,可还是有卑微的梦想跟健全的四肢,可以为了梦想拼尽自己的全力充实皮囊的意义,使之存在称为有价值的那一个。
说什么成功,实力和机会都是缺一不可。机会或许也不是无条件给你。年少时候空想很多,越长大越需要更多的务实精神。梦想或许只是一个引导者,在足够努力之后才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