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尚的东西为伍,你将不会感到孤独。——路遥
我曾经见过许多这样的场面,当一个人被问及平时喜欢做什么的时候,往往无话可说之时,便会来一句“我平时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和大家一样,也就是看看书啦”。如果真是的,我真要佩服他一下。可事实往往是,读书只是一个挡箭牌而已,或许那个人除了教科书之外,几乎不读什么书。
由于种种原因,我感觉我们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提醒之下才会看书,一旦脱离了这个环境,便会手不“触”卷。厌恶读书,读书成为一种负担,我们因此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我们从古至今的教育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是一种美的体验,然而我们却把它变成了追名逐利的手段。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如果不阅读,何谈做学问?
是的,我们应该喜欢阅读。
阅读是一种享受,你可以在皎洁的月光下,吟诗作对,自我升华,实践那句“人类要有诗意的栖息”。
阅读是一种幸福,你能进入一种纯洁的境界,净化心灵,擦拭双眸,品味那句“清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阅读是一种成长,你会变得逐渐成熟,提高品味,挥斥方遒,领悟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我们开始阅读的时候,往往却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
我们现在的年龄看名家名作,总会怀有一种心理,就是觉得他们一切都是对的,是高明的,是言近旨远的,而自己偶尔感觉不良或疑惑的时候,也会全都归因于自己的浅薄无知。于是,我们摒弃了自己的思想,把刻在自己身上的东西全部格式化,成为一张空的光盘,然后刻录上别人的思想,播放别人生活的画面。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盲从?我们年少无知?我们渴望得到称赞的目光,别人的认同?不,因为我们既虚荣又胆怯,因为我们在想法设法摆脱稚嫩的笑脸而使自己深刻起来。所谓“深刻”,既能掩饰内心的胆怯,又可满足外在的虚荣。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年轻的脸庞如此严肃,眉头紧锁,与别人聊着从名家那里学来的深微之言。或是把这当成炫耀的资本,以显示自己知识的渊博,学问的精通。
学习名家没有什么不对的,可如果我们从此就丢失了自己,那才是最可怕的。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拉曾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不是要塞满自己的脑袋,而是要擦亮双眼,愉悦心灵,打磨自己的思想,使其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青春”二字的下半部分是“月”与“日”,是代表光明的。如果我们的青春只是花前月下的喃喃私语,只是无思想的仰视,只是假借别人的光芒,那么我们的青春便只会是时光之河上的浮光掠影。我们需要从阅读中不断汲取能量,散发光明,照亮大地。
当有一天,我们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我们才会真正地享受阅读,体会那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