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天持续日更,渐渐养成每晚睡前输出一篇文章的习惯。我知道这还不算是自律,而是依靠外力的督促。看到汤小小老师的新书《在舒适区自律》,眼前一亮,我相信找到方法,我也可以做到自律。
汤小小老师的书,从来没让人失望,她亲切接地气的文字风格,让你忍不住要一口气读完。全书共6个章节,《为什么你的自律那么痛苦》《为什么你的自律那么低效》《为什么你总是上瘾失控》《为什么你总是拖延》《为什么你总是三分钟热度》《为什么越是着急越不能自律》。
一连串六问,有没有击中你的痛点?
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拖延、三分钟热度。对需要自律的人来说,看这一本书足够。书中的76种方法,会帮助我们找到最适用自己的方法,做到自律不再是难事。
汤小小老师全职写作12年,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很喜欢看她写的观点文,很生活很接地气。《在舒适区自律》这本书中沿袭小小老师一贯地写作风格:观点接地气,案例来自生活,文字可读性强,读起来很轻松。
自律从来都不是苦苦坚持。像苦行僧那样生活,没有人会喜欢,也没有人愿意多年如一日那样过。真正的自律,其实很轻松,而且是越自律越轻松,就像肌肉记忆一样,你不用多有毅力,便会不由自主地做那些重要的事。
如果自律需要痛苦来做交换,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自律;如果自律在舒适区也能做到,那就很容易长期坚持做一件事。
有一种说法,真正热爱的事情不用坚持,需要坚持才能做下去的事情,说明并没有那么热爱。
小小老师说,自律不是目的,这本书不会教你痛苦地自律,而是教你尽可能轻松地自律,直到忽略自律这件事,让它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而然,用自律达成目标。
这段话对我很有吸引力。按照书中的指引,我边看边反思自己做事为什么会拖延,对一件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
《在舒适区自律》让我觉醒。要认清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自己的能力在哪?没有方向的自律,是自虐。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很重要,我的目标不明确,所以会造成拖沓,没有强烈要达成目标的心愿,想做成一件事的热情一过,便不了了之。
有些事情没有坚持下来,或许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没有找对方法。
小小老师给出76种方法,对照去做,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舒适区自律,很容易做到。比如:
1.和喜欢的事情绑定
把喜欢做的事情,和不喜欢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绑定去做。我不喜欢运动,但是喜欢追剧。于是,我在追剧的时候,边追剧边活动筋骨,做拉伸练习。
2.和固定事件绑定
容易忘记的事情和固定的事情绑定,形成条件反射,一做固定的事,就会想到容易忘记的事。这个方法很实用,以前我坐公交车会叩齿。现在会在睡前睡醒后叩齿。
3.控制决策频率
经常做决策会消耗心力,想办法减少做决策的次数,改成傻瓜式操作。我和森林先生商量,每天固定早餐清单,他很乐意听我安排。
我家的早餐:煮鸡蛋、羊奶、全麦面包片或者苏打饼干、苞米或者地瓜、生菜或者地黄瓜沾辣酱、鸡肉肠、巧克力、火龙果或者香蕉、坚果10克(用称量)。
4.控制决策事件
一个阶段只做一件事,只为这一件事忙碌,等这件事做好了,再去做其它事情。很多时候,慢就是快,少即是多 。
很认同小小老师这个观点。我最近一个月坚持日更写作,就是因为之前喜欢十字绣,绣了12年,把想绣的绣品完成后,现在开始做自己喜欢的写作这件事。
一个人保持自律,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不管你有着怎样的目标,最终的结果都是希望:自律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包括精神方面的和物质方面的。
《在舒适区自律》,76种教你自律的方法,简单实用,看了就能学会。我已经找到自己适用的方法,并持续践行中。如果你还在为做不到自律而烦恼,不妨读读这本书,在舒适区自律,也没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