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初长成
她是秦淮河畔惊才绝艳的清丽佳人,能诗词,亦擅书画,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也深得后人赞赏,“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年幼时即流落风尘的她似乎未曾沾染一丝的脂粉气,在那纸醉金迷、舞榭歌台的万丈红尘里,她从来都是最清醒的一个,不为浮云遮望眼,单凭那满腹才情便已名动江南。尽管因为出身青楼而倍受冷眼,但那唯愿“扁舟一叶,放浪湖山间,与高才名辈相游处”的志向却从未改变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美好的女子,原是不属于人间的,却偏偏要在这红尘里走一遭,爱恨痴缠,日久飘零却又对爱情至死不渝。于女子而言,最大的宿愿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柳如是亦不例外。其胸襟情怀虽异于寻常女子,但在感情方面,却也是一个十足的小女子。然而命运弄人,最爱捉弄女子,于是现实往往不是色衰而爱迟便是红颜未老恩先断,空余一声叹息。
古代男权主义犹为严重,女子似乎必须依附于男子才能生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柳如是的一生注定不易。她虽流落风尘,但一身铮铮傲骨,不齿以色侍人,渴望自由平等的爱情。不愿轻易委身于人的她,自敛资财为自己赎身,重获自由后经常在松江一带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更是常常穿着儒服男装,与当时的文人雅士纵谈时事,慷慨激昂。近代学者王国维曾对此写诗赞道: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妾如蒲苇韧如丝,君非磐石易转移
秦淮河向来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才华横溢的柳如是在这里邂逅了许多博学好古的旷代逸才。她曾倾慕过亦师亦友且身为党社三才子之一的李代问,在与《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张溥相逢时,也曾为其旷世才学和翩翩风度所倾倒。但这些才子们都不愿长期为儿女情长所牵绊,所以柳如是的感情总是难逃“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宿命。直到她遇见宋徽舆,他是与陈子龙、李霁并称为“云间三子”的翩翩公子,除却一片痴心,他更懂得她柔弱外表下的大丈夫之气,为其作诗云“校书婵娟年十六,雨雨风风能痛哭。自然闺阁号铮铮,岂料风尘同碌碌?”
柳如是本以为这样一个与她心意相通且又尚未有家室的才子,会给她的爱情一个圆满的归宿。只可惜年少时的恋爱,在付出的那一刻极为虔诚,却又脆弱的不堪一击,外界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使两人之间的感情分崩离析。正如她所担忧的那样,她与宋徽舆的感情最终还是逃不过门户之见,她的身份为世人所诟病更为宋母所不喜,在母亲的威压下,宋徽舆几乎毫无反抗地放弃了柳如是。本以为是天赐良缘,却还是落了个恩爱缠绵转头空的下场。日后再忆起时,大概也只能叹一句:怎奈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在经历了爱情的重重磨难之后,柳如是内心虽已千疮百孔,但她仍然对爱情怀有美好期许。在遭遇宋徽舆的背叛、重回青楼之后,陈子龙如一缕阳光照进了柳如是布满阴霾的生活,他是“几社”的领袖人物,是松江才子,是“云间孝廉”,更有着“文高两汉,诗轶三唐,苍劲之气,与节义相符”的美誉。柳如是倾慕他的才情,却也不敢有任何妄想。但在以兄弟相称、文墨相交的过程中,柳如是的心一点点沉沦,她大胆地给陈子龙写信,一字一句倾诉自己的爱意。在遭受对方的误解和冷眼后,柳如是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感情,选择了登门质问:青楼女子就不能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吗?一番叙述慷慨激昂,不做闺阁语。她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一片真心最终打动了陈子龙,也由此迎来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感情。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才情并茂又温柔体贴的柳如是俨然一朵解语花,给了仕途不顺的陈子龙以莫大的慰籍。两人切磋笔墨、日日宴游唱和,于大量的诗词作品中可见其缱绻深情。一个是倾世才女,一个是翩翩才子,正如诗文里所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但柳如是的身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情路的坎坷。陈子龙妻子的来势汹汹、母亲的滔天怒气,让二人不得不选择放手。真真是应了那句“世间好物易摧残,彩云易碎琉璃脆。”
钱:我爱你肤如雪、发如墨
柳:我爱你发如雪、肤如墨
择一人终老,做一对寻常夫妻。这样看似普通的愿望对于柳如是而言,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她不信命,也不在意世俗的偏见,即使两段感情均以悲剧结尾,她仍然坚信有一个人能够顶住外界的压力,接纳她青楼女子的身份,更接纳她颠沛流离时所经历的尘世沧桑。或许上天也是怜惜她的,在二十多年的寻寻觅觅之后,她终于遇到了那个可以托付一生的人。她与钱谦益因诗结缘,自然而然地被彼此的才华所吸引,兜兜转转之后心照不宣地认定对方是值得携手一生的人。
已值花甲之年的文坛泰斗以正妻之礼迎娶二十多岁的妙龄女子,并且还是身份卑贱的秦淮名妓,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舆论以惊涛拍岸之势铺天盖地而来。钱谦益却丝毫不为所动,几乎是倾尽所有给了柳如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明媒正娶、十里红妆。尽管这段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感情受到了诸多非议,但外界巨大的压力也让二人看到了彼此心意的坚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跨越了年龄、身份的重重阻隔之后,漂泊了二十多年的柳如是终于得偿所愿,有了一个家,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此后,这对豪放不羁的老少情侣,日日“红妆画舫,畏东寺之繁华;蓬径席场,傍西丘而至止”。这样一份相知相惜、不离不弃的感情正是柳如是毕生追求的。
不徒俯视巾帼,直须压倒须眉
然而这样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明王朝山河破碎、局势危急,国家上下笼罩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重气氛。在清军兵临城下之时,柳如是生出了投水殉国的决心,而钱谦益却心生畏惧,甚至在清军的铁蹄之下屈膝变节。
丈夫奴颜婢膝地投靠新朝廷的举动让柳如是羞愤不已,在钱谦益入清廷为官那日,她一袭大红衣衫为丈夫送行,以表誓死追随大明朱性朝廷的决心。同样是秦淮名妓,如横波夫人之流,在国家危难面前三易其主,可以称得上是“良禽择木而栖”的典范。但似乎谁也没有想到,柳如是这个身份卑贱如浮萍的女子会在大厦将倾之时选择挺身而出,一身铮铮傲骨,折煞了无数朱紫晋绅。国家似乎从未给过这个日久飘零的女子任何庇护,但她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却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强烈。而她和钱谦益的感情也因此产生了不可弥补的裂痕:负我者尚可原谅,负国者绝不姑息。
不愿跟随钱谦益效命清廷的她,选择了独留南京。纵然朝代更替、时局动荡,柳如是依然固守着那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情怀。明亡时投水未果,对丈夫的百般劝说亦以失败告终,但这个弱女子却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妥协,尽管单凭她一人之力无法匡扶旧朝,但那份视死如归的报国心愿却始终如一的炙热。
或许是感于柳如是的爱国气节,钱谦益最终放弃了清朝的高官厚禄,重新回到了她的身边。但钱谦益失节之事始终是柳如是心中的一道伤疤,似乎终其一生也无法释怀。曾经的恩爱伴侣转眼间形同陌路,柳如是心中感慨万千,却也不肯有半分退步。直至女儿出生,两人的关系才有所缓和。钱谦益在大彻大悟以后开始支持反清起义运动,甚至在最后锒铛入狱。柳如是为救丈夫挺身而出,多方奔走,终于在次年将其从牢狱之灾中解救出来。钱谦益感其情意,写下了“恸哭临江无孝子,徒行赴难有贤妻”的诗句。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终于在这次变故后解开了心结,二人也由此开始了支持反清爱国志士的艰难道路,互相扶持着走完了一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钱谦益病重去世后,对柳如是积怨已久的钱家子孙上门威胁,在敲诈钱财之余还扬言要将柳如是及其女儿扫地出门,早已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柳如是,面对来势汹汹的钱家人始终面不改色,最终用悬梁自尽的方式逼退了众人。这个一生清高孤傲的女子,选择了用悲壮而决绝的抗争方式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
自古美人如良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柳如是一生身世凄苦,经历过情伤、国殇、夫妻陌路……却始终改不了宁折不弯的性子,浮世繁华、声名富贵从未入过她的眼。她这一生都在坚持做自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若是生为男儿,她必是要马革裹尸、遍洒热血的。正是这样一个心怀天下,高洁傲岸的奇女子,以其惊世才情和醒世气节,在史书上勾勒出了属于自己的山河,尽管笔墨不算太多,却足够世人用一生去揣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