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赢稷在三股强大势力的支撑下,于公元前306年顺利继位,时年十九岁,但即位之初,他所面临的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
因为赢稷的继位是秦国迫于赵武灵王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其合法性遭到了秦国国内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他的秦王之位,几乎摇摇欲坠。
另外,由于赢稷质燕多年,国内既无政治背景又无人脉和根基,且年纪尚轻,资质尚浅,所以他即位后,由他母亲宣太后听政。
说到临朝听政,宣太后可是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她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
在宣太后听政后,让其弟弟魏冉执掌大权,并任命为将军,卫戍咸阳。另外,在宣太后的操控下,重用芈姓及楚系势力,她的母族亲戚向寿、她的弟弟芈戎均得到重用,而秦国宗室除了樗里子任秦相外,宗室其他子弟大多遭到冷落,这势必会引起公族的不满,于是,一场腥风血雨的同室操戈即将拉开帷幕……
公元前305年,时任庶长的公子壮与其兄弟公子雍联合大臣,在其母惠文后的支持下,密谋发动政变,企图夺取王位,史称“季君之乱”。
这场叛乱,或许是赵武灵王最想看到的吧,他处心积虑、大费周章地密谋将赢稷从燕国送回秦国,并以强压的方式立赢稷为国君,其目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因为,赢稷作为一个透明人,常年在燕为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且在秦国国内毫无根基,把这样一个人扶植上位,既不合理,又不合法。
所以,这样的国君一旦骤然上位,自然会引发其他公子的不满,而一场暴风骤雨便会随之而来,秦国的国力便会在内耗中损失殆尽。
试想,一个政局动荡、国内不稳的国家,只会遭受邻国的欺凌,怎么会有精力和实力去对外扩张呢。
所以,只要秦国国内大乱,赵武灵王便有机会打着平叛的旗号,堂而皇之地把军队开进秦国,最终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 。
所以,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赢稷的上位并不是终点,而是秦国政局动荡的另一个开端,这也是赵武灵王扶植赢稷上位的最终目的。
关于这场叛乱,虽说史书的记载只寥寥几笔,但却并不简单。因为公子壮的背后,是几乎所有的秦国宗室和大半个秦国朝堂,就连之前一直支持宣太后的樗里子,这次的态度也有些暧昧。
然而,故事的结局并非如赵武灵王所构想的,因为他低估了宣太后,一个平凡宗女的政治魄力和手腕。
凭借着魏冉的支持,宣太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铁腕平乱,让赢稷坐稳了秦国的王位。
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公子壮一方惨败,除了武王后被驱逐出境,侥幸逃过一劫之外,其他人等,如惠文后、季君公子壮以及那些一同参与作乱的诸公子还有大臣们全部被屠戮殆尽 。
虽说平定了叛乱,赢稷的王位也保住了,但接下来他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