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会因为结论的正确而忽略推论的正确,这也是人类不理性的表现之一。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类的认知倾向于使用较少的认知资源!是由于人类是认知吝啬鬼的本性!
结论的正确并不能保证推理的正确。举个例子
请看下面这则三段论推理。你认为该推论是否成立?也就是说,根据给定的两个前提,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逻辑?
前提1: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水。
前提2 :玫魂需要水。
因此,玫瑰是生物。
怎么样?在继续往下读之前,请先判断上述结论在逻辑上是有效的, 还是无效的呢?
70%的大学生认为这个结论是合乎逻辑的,没准你也是其中一员。如 果你认为“玫瑰是生物”的结论在逻辑上是有效的,那么你就犯错误了 。 前提1说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水,但是并没有说所有需要水的东西都是生物。因此,仅凭玫瑰需要水这一条,我们无法得出它是生物的结论。如果 这样解释还不清楚的话,让我们再来看下面这组具有相同结构的三段论推 理,看过之后,也许你就明白上述结论为何是不符合逻辑的了。
前提1:所有的昆虫都需要氧气。
前提2 :老鼠需要氧气。
因此,老鼠是昆虫。
现在,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根据给定的两个前提,所得出的结论 在逻辑上是无效的。
逻辑结构上相同的“老鼠”三段论和“玫瑰”三段论,为何在解决时一个易如反掌,而另一个却令人困惑呢?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玫瑰三 段论的结论(玫瑰是生物)是符合情理的,在现实世界中是真实存在的。
难点就在这里,逻辑的有效性并非等价于结论的可信度,而是根据前提得出的结论判断是否符合逻辑推理规则。使得玫瑰三段论难度升级与老鼠三 段论难度下降的原因是相同的。“老鼠是昆虫”在现实世界中是错误的, 这使得我们很容易判断出这个结论不符合逻辑推理规则。
在上述两个三段论推理问题中,人们关于自然世界的已有知识(玫瑰是生物,老鼠不是昆虫)理应独立于待解决的问题,即对逻辑有效性的判断, 但事实上,却对问题解决产生了干扰。在玫瑰问题中,已有知识阻碍了问题的解决;而在老鼠问题中,已有知识对问题解决产生了促进作用。玫瑰三段论是涉及自然反应与基于规则的反应发生冲突的冷认知的一个典型例子。即使你正确地回答了这个三段论问题,你依然会感受到这种冲突。如果你回答错误,那么,你所经历的正是这种情况:经过深思熟虑,但却输 给了更为自然的加工倾向,即基于可信性而非逻辑有效性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