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看电影,我总是不厌其烦问爸妈,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那个时候,我的世界很单纯,像那个时候的电影,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好和坏。
后来,长大了才发现世界远没有那么简单。
小的时候,我的眼睛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老师,老师说某某是坏孩子,我就会觉得她真的是坏孩子,不愿意理她,也不愿意和她玩。甚至看到有人残忍的拿着她的头往墙上撞,也无动于衷。我现在还在惊讶,那个时候的我怎么没有一点同情心?
中学的时候,我的眼睛还是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世俗。一个早恋的女孩子,在我们眼中就成了坏女孩的标志,孤立她,攻击她,甚至肆无忌惮的开一些她的玩笑,尽管不是当面,但是却是同样的残忍的撕碎了一个女孩子名誉,成了加害者的一员。好在她后来考上北大,事业发展顺利,家庭幸福。
后来,渐渐长大,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想法到底有多少是真正有依据,经得起拷问的。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的眼睛开始逐渐属于自己。但仍然会不自觉的评判一切,尤其是评判自己,你为什么会失败?你为什么不更努力一点?你为什么总是改不了?也会评判他人,这么简单为什么想不到?明明有红绿灯,为什么要闯红灯?……带着这些评判,活得并不快活。
就像一个朋友说的,生活专治各种不服。不惑之年,逐渐在生活中学会了理解他人的三个字“不得已”。也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天地宽了很多,焦虑也减少很多,慢下来,学会思考。心境也变得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