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暘
那时家乡的坑里,大鱼小鱼都很多。我家新院子东、南、西面的坑里,鱼儿更是又大又肥,其中最多的是鲶鱼,鲶鱼最初从哪里来的不知道,现在猜想起来,应该是黄河水里的鲶鱼在放水的时候顺着小河跑了进来,逐渐在坑里生长繁殖,以致越来越多。而大多时候,这个坑又和外边的河道不通,自成一个世界,鲶鱼繁殖的过多,密度过大,超出了坑里的容量,坑里的水又不流通,氧气含量就会不足,特别是夏天早晨,鲶鱼们在水里憋不住了,纷纷浮在水面上,把嘴伸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鲶鱼长着大大的嘴巴,长长的胡须,换气时大嘴一张一合的,满坑都是,甚是壮观。
另一种常见的鱼是“火头”,这是家乡的叫法,其实就是“乌鱼”。“火头”个性凶猛,专爱吃其他的小鱼,在“火头”横行的那几年里,坑里的鲫鱼、草鱼、白条、鲤鱼都很少,想必是被“火头”消灭的差不多了,而只有“鲶鱼”,估计是能抵抗“火头”的侵犯,家族还是很昌盛。天气微凉的时候,“火头”最爱晒太阳,常常在正午时分浮到水面,一动不动的,接受阳光的照耀。特别是在秋天,经过一个盛夏的生长,个个个头肥大,在水面之下,犹如一根根木棍,若隐若现。记得有一次,父亲拿着粪叉,叉柄上绑着绳子,对着正在晒太阳的“火头”,奋力一扎,一条又肥又大的“火头”就被叉了出来,顿时就成了全家人午餐中的美味,肉嫩汤鲜,令人无限回味。
鲶鱼和“火头”是坑里的外来物种,有几年比较猖獗泛滥,大多数时候,坑里还是以鲫鱼、白条、草鱼、鲤鱼之类的居多。有一年冬天,坑里的水被抽干,里面的鱼儿被大家捉的干干净净,第二年鲶鱼和“火头”就绝迹了,而土生土长的鲫鱼、白条、草鱼却昌盛起来。
白条是浅水鱼,除了背部是清灰色,侧面和肚皮都是银白色,体型又长而平直,成条状,所以家乡的人就叫它“白条”。白条喜动,不像“火头”那样一动不动的浮在水面晒太阳,它们经常成群结队的游弋于水面之下,追逐猎取浮于水面的浮游生物。白条又怕惊,岸上有一点小的动静,立刻就四下分散,潜入水下,逃的无影无踪。可不大一会儿,它们又会浮出水面,四下聚集起来,到处游来游去。白条在水面游动,有时还会发出条条白光,可能是恰好在某个角度,在清澈的水面,阳光正好照到白条侧面银白色的鱼鳞上,光线又被反射出来,看起来就是银光闪闪的。
白条这种鱼不耐活,不能离开水,离开水几分钟就会死掉,即便是钓出来或者捉出来的白条及时放在盛水的桶或盆里,也经常很快的翻起白肚,翘辫子了,而这种鱼又不安份,喜欢乱跳,常常跳到桶或盆外,到了地上还瞎蹦弹,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的把它捉住,再放进桶或盆里,这样来回折腾几次,也就把自己给折腾死了。
白条容易死,为了保证新鲜,捉到的白条要及时的吃掉。煎和炸是最常见的吃法。白条个头小,通常只有指头那么长短,去鳞挖腮,掏出内脏后,整点面糊裹在身上,撒点盐,放入热油里炸,或者锅底放少许油,油热了后放里面煎。煎出来的鱼儿最香,鱼肉也鲜美,但吃的时候要小心鱼身子里面的刺儿。而炸出来的白条通常可以整条一下子吃掉,白条个小,皮薄肉薄,刺儿也小,炸了以后身子里的刺儿也是焦酥焦酥的,炸好的白条趁热整条放在嘴里,香脆香脆的,咀嚼起来可是津津有味了。
鲫鱼和草鱼是深水鱼,生长在坑底,平时难得见上一面,但确是最容易钓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在家乡,就如同诗中描写的一样,几岁的小娃娃就开始拿着鱼竿学钓鱼了。记得我开始学钓鱼的时候,先和小伙伴们去商店买钓鱼器具,那时的小点的鱼钩两分钱一个,大点的五分钱一个,再买上几米鱼线,鱼浮和铅垂,总共也就几毛浅。鱼竿是不用买的,农村的孩子都是就地取材,杨树或柳树上砍根长长的枝条,把小的侧枝削去,就成了个鱼竿,还有的把家里搭番茄架、豆角架上的竹竿扯出一根,竹竿又细又长,用起来最为顺手,是儿时最高级的鱼竿了。
鱼浮也可以自制,大公鸡翅膀和尾巴上的鸡毛是通用的材料,当然不能去鸡身上拔,公鸡飞高上低,来回扑腾时会掉一些下来,这时就把它掉的鸡毛捡到,选些好的,把毛拔除,有用的是鸡毛梗儿。简单的做法就是一整根鸡毛梗儿做成一个鱼浮,其中的关键是把鸡毛梗儿固定在鱼线上,这就要用到另外一个小零件,就是自行车气门芯上的那段小软橡胶管,那时我们也直接叫这种小软橡胶管为“气门芯儿”,先用大约一指节长的“气门芯儿”穿在鱼线上,把它拉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把鸡毛梗儿用根部尖端插进“气门芯儿”里,软橡胶管弹性很大,插进去以后,管回缩过来,就紧紧的把鸡毛梗儿和鱼线固定在一起,将“气门芯儿”上下拉扯,就可以调节鱼钩入水的水深。另外一种复杂点的做法是,将鸡毛梗儿剪成大约一公分左右的小节,用小号的缝衣针将剪成的小节穿在鱼线上,一般穿个五节到七节,每两节之间相距两到三公分,这样,一个完美的鱼浮就做成了。
鸡毛梗儿做的鱼浮那可是儿时自制鱼浮中的高级货,还有更简单的,就是用高粱杆截取大约十公分的一段,直接系在鱼线上,找不到高粱杆的,也可以用玉米天樱的杆或者芦苇杆来代替。当然,也有更高级的,就是用鹅毛做,鹅那时在家乡可是稀罕物,记忆中小时候全村只有一户人家里养有鹅,能跟在鹅屁股后捡到一支鹅毛,那可是够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了。鹅毛鱼浮的做法和鸡毛类似,用整支鹅毛梗儿做鱼浮或者剪成小节穿线上做鱼浮都可以,小节一般也是五到七节,其中又以七节居多,类似于现在的“七星漂”。
鱼浮是钓鱼的关键,鱼浮做好了,钓鱼工具就制备成功了一大半。鱼浮在水中时要有大约一半在水下,一半露在水面上,才能保证能通过鱼浮观察到有没有鱼儿在下面进食、上钩。为了得到这种效果,小铅坠儿就派上了用场,那时我们通常是用一块小铅片,裹在鱼钩和鱼浮之间的鱼线上,开始不要捏的太紧,因为还要调节铅坠儿的大小,铅坠儿太大、太重了,就会把整个鱼浮拉到水面下,这时就要把铅坠儿拨下来,剪下一部分,再裹在鱼线上试,当然,也有时候铅坠儿太小太轻了,就会导致整个鱼浮漂在水面上,这就要加上点铅片裹在鱼线上,放水里再试,这样反复调节,直到鱼浮下水后达到想要的效果,就用钳子把裹在鱼线上的铅坠捏紧,铅坠儿就做好了。
铅坠儿和鱼浮相匹配了,鱼线的一端系上鱼钩,另一端绑在鱼竿上,钓鱼装备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