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润青工作室《青少年心理成长之EQ探索游戏》系列课程助教的些许感悟
如同流行语“学了那么多人生的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一样,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但当我们的孩子步入青春期时,我们仍如临大敌,各种的恐惧,担心,焦虑纷至沓来。我们忽然发现,我们对我们的孩子“失控”了,原来特别听话的孩子,怎么现在不爱学习了,开始明里暗里对抗父母了,我们苦口婆心的讲道理了,甚至也打了也骂了,十八般武艺都使上了,还是没用;很快,近乎同时,我们又悲哀的发现,我们与我们的孩子“失联”了,原来啥话都和我们说的孩子,怎么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有话宁愿对着上锁的日记本倾诉,却再也不愿与我们多说一个字。一问,便说没事,二问,便是一句“你烦不烦啊”,千篇一律的应对……
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母(父)子或母(父)女,却如同活在两个独立的玻璃罩内,我们能看见彼此,却再也走不进彼此的内心,甚至连对方的话语都听不到,听不真,听不明了。
面对“失控”加“失联”的青春期子女,我们多数的父母空有满腔的怨气,浑身的力气,却如同狐狸面对刺猬一样,狮子面对乌龟一样,无从下口,无可奈何(这两个比喻虽不恰当,却也形象)!
近期,非常有幸以助教的身份参加了润青工作室举办的《青少年心理成长之EQ探索游戏》系列课程,让我有机会走近一群青春期的孩子,倾听他们的快乐与烦恼;慢慢走入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生命的美好、迷茫,以及些许的无奈!
于是,我有了完全不同于以上描述的认识和感受。
一是青春期孩子的心是敞开的,并没有上锁,只是施了魔法。懂得法门的人可以近乎长驱直入,毫无障碍,而不懂的人,却如入迷宫,不明就里。这个法门就是:屈下你的身体,与他们保持平视,真诚注视他们的眼睛;用心倾听他们的话语,如同陪同事甚至领导聊天一样;用他们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对话,沟通。
简单吗?当然简单。只不过那是面对别人家的孩子,当落实到自己的孩子,落实到自己的父母身份时,我们就会感觉到蒙圈。就会感觉到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就是做不到。
屈下你的身体,与他们保持平视,真诚注视他们的眼睛,这些动作姿态除了表达一份平等和尊重,更有一份示弱在里面。当王润青老师给孩子们说起她青春期对父母的不解,以及对自己的迷茫时,孩子们会心一笑,便有了一种被理解的尊重和作为权威的老师也一样有此经历的平等,甚至是有点小优越,小自豪。
用心倾听他们的话语,多用肢体语言,不打断,不插话,用尽量简短的话语回应,用开放式的提问激发他们进一步的表达倾诉。当我们三位助教,倾下身子,注视着孩子们的眼睛,倾听孩子们的诉说,不时的点头回应,或是只是简单的说:“是的”、“嗯,你说的很好,我能感受到……”、“当你说这句话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是伤心吗?是……”。孩子们便慢慢打开他们的心扉,慢慢诉说他们的烦恼和期盼。
用他们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对话,沟通。对话,沟通是有技巧的,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当王润青老师教给孩子们用萨提亚模式工具之一---影响轮来探索影响自己情绪的人事物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是如此的清晰,通透和敞开。他们细致的画满整张A4纸,清楚呈现了父母等亲人、老师同学等重要关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甚至是手机游戏等对他们情绪的诸般影响。在分享的环节,我们惊奇的发现,一个平时看起来非常内向,甚至有点压抑的孩子竟第一个举手,上台呈现他的情绪影响轮。而他呈现的又是如此的真诚、敞开,让你感受到他对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自信,充满掌控感,他的内心是如此的强大,充盈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在这一环节,我不禁再次惊叹于萨提亚模式的独特魅力和王润青老师的临场智慧。也再次认识到一个事实,不是孩子们的心锁得紧,而是我们真的没有找到打开那扇心门的钥匙!
二是作为父母,我们给予或是喂养孩子的是祝福,还是只有恐惧。这是我在这次课程中最深的体会。
“你怎么又玩手机了,影响了学习怎么办?”、“儿子,你怎么还不回家,你受伤了,在外遇到坏人怎么办?”、“儿子,你可要小心,别和那帮坏孩子在一起玩,他们把你带坏了怎么办?”、“孩子,你可要好好学习,你要不好好学,就考不上一个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你就很难考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你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你这辈子就……”……
我们究竟有多少的担心、焦虑和恐惧。
在情绪影响轮的关系线中,细线表示关系一般,波浪线表示矛盾冲突,粗实线表示关系亲密,虚线表示关系疏离。有多少孩子,在画与妈妈的关系时,是粗实线再加上一根波浪线,或是细线加上一根波浪线,甚至是虚线加上一根波浪线。他们对妈妈的感情是如此的复杂,他们说他们爱自己的妈妈,但是妈妈总是不信任他们,不理解他们,与妈妈在一起,总是无尽的担心,无尽的唠叨,无尽的焦虑……
小时候,我们给孩子喂养的是甘甜的乳汁,它饱含着我们深情的凝视和无尽的爱意。这份凝视和爱意有的只是无条件的接纳,有的只是一个生命给予另一个生命的美好祝福和由衷的欣赏。不知何时,我们的乳汁掺杂了杂质,甚至是毒素,这份杂质、毒素有可能是我们受伤童年的未了情,也可能是我们对于现实人生的恐惧、担心和焦虑在孩子身上的投射,亦或是美其名曰给孩子提前注射的疫苗针剂,期待它产生抗体,期望他的人生从此一番顺遂。
可是,我们似乎忘了,孩子只是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的精灵,一个独立完整,完全不同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独有的人生使命和价值。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塞西·高夫在《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书中所说“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的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降临我们生命的天使,给我们带来爱,美好,启示,以及生命成长的契机。我们需要该放手时就放手的果敢和智慧。
给他们一份尊重,仅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
给他们一份信任,信任他们也是信任我们自己!
给他们一份祝福,祝福他们也是祝福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