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L曾经对我说,好想像M一样会说话自来熟,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对哦,这话听着多么的耳熟,曾几何时,我也曾经和和自己的朋友说过类似的话。那段时间,M成为了我一直羡慕的对象,希望和她一样有着圆圆的娃娃脸,月牙一般弯弯的笑眼,小巧玲珑的身材,讨喜可爱的性格。反观自己,除非削骨,大饼脸永远也变不成娃娃脸;眼眉上挑,看起来就不是平易近人的那户人;笑起来,可以去给恐怖片配音。更何况,乍一眼看上去,严肃、严肃还是严肃。
经常会遇到比自己外向的人,瞬间不知道如何去把别人抛出来的话题继续进行下去。看到半生不熟的一堆人,腿接着就往后转,绕道而行,走为上策!看见别人又发一些和朋友聚餐玩耍的照片,默默地点上一个赞,心想:要是自己的朋友能有她这么多就好了。所以,和自己不熟的人往往评价我道:恩,她是一个挺文静的女生。哎,其实说直白点,就是一个内向的人。当时我的自我总结就是,我应该是一个内向孤独症患者。
因此,那段时间,特别不喜欢文静、内向这样的字眼,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想成为别人眼中内向孤独的那拨人。和闺蜜说起这件事,她倒是蛮看得开的,她说:“除去真正在意你的朋友和家人,其他人很少会去在意你的言行举止,除非你做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多少人在点开你发的朋友圈的照片之后转头就忘,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你在半夜凌晨发的那些矫情无病呻吟的文字?”
闺蜜的一番话,让我有所醒悟。不错,或许第一印象很重要,性格外向讨喜的人会吸引更多的新朋友,他们的新朋友圈是发散的圆弧,各种性格的人都会参与其中。而内向人的新朋友圈则是一条直线,这些人多半是性格相近或者兴趣相似的人,偶尔会掺杂一些性格超级外向可以互补的人。在岁月的沉淀下,无论是外向者还是内向者,他们的新朋友圈都会重新洗牌,那些人生过客,将会带着对自己的第一印象来不及说声再见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而真正的朋友则会在深入交往的过程中对你进行重新定位,他们往往会感叹:第一印象多么的不准确!这些人,将永远留在你的生命之中,不离不弃,他们对于自己的意义不是仅仅在朋友圈发照聚会出玩这么简单,他们会在你质疑自己的时候说句良心公道话,就像我的闺蜜一样。他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你的优点,也可以透彻的指出你的缺点,既可以说体己话又可以在一起嬉笑怒骂。这样的人可能在一生中寥寥无几,如大浪淘珠一般,量少但质精。
说起内向,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交工具如此发达的年代,真正内向的人早不如过去那么多,更多的人是社交弱势者(可能用词不当)。因此,相对而言,社交达人这一称号就应运而生。那些人游走在不同的圈子之内,如鱼得水,时不时还传授给其他人自己的为人社交之道。可是,我们发现,很多经验之谈,我们根本学不来不会用,因为性格摆在那里,让一个不够外向的人去和陌生人称兄道弟,酒还没喝上,估计人就落荒而逃了。特别欣赏朋友S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如果真正变成社交达人,我可能不会喜欢那样的自己,毕竟英雄总是孤独的,更何况我没有那种技能和气质,想通了好爽!”是啊,看完之后自己的内心也是酣畅淋漓的。
原来,曾经和我有类似苦恼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真正想通的人却寥寥无几,更多的还是在自己的纠结中苦苦挣扎。世界上有这么多不同类型的达人,学会烹饪,可以做一个美食达人;学会乐器,可以做一个音乐达人。何苦强迫自己做一个社交达人?如果做不了独孤求败的英雄,做一名耐得起孤独的凡人也好呀。
要知道,孤独是饱满的,寂寞是空虚的。孤独,就是孤身一人,独自相处。上帝是公平的,无论是外向者还是内向的人,大家每天都有24个小时,不多一分,不差一秒。平均下来,一天有将近2/3的时间都是独自度过的。这个期间,不意味着你浪费时光,发呆瞎想。你的脑子还是灵活的,你的眼鼻口喉还是运作的。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洗一盆衣服,背一页单词,做一顿养胃餐,定一个旅行计划。以上活动,请记住要一个人。学会慢慢与自己相处,用各种有意义的事情把自己填满,拒绝可能产生寂寞的借口。只有学会与自己相处,才能更好地接纳他人。
你可能问,和别人相处我总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如果没有话说,那就倾听,那就微笑,那就请对方倾诉,人都是希望被倾听被尊重的。如果对方连这个机会都懒得给你,那就可以和他说再见了。当然,如果你拒绝走出自己的cozy zone,拒绝与他人相处交往,那是真的无药可救。孤独,不是排斥他人而是更好的接纳独自一人的过程,如果本末倒置,拒绝与他人相处,那我也不知道该说些啥安慰的话了。可以不成为社交达人,但也别成为独侠客啊! 的确,我是内向孤独症患者。比起侃大山,我更喜欢用眼看,用心听,动手做,喜欢一个人但也享受朋友小聚倾诉的欢乐。
独而不孤,聚而能欢,群而不党,别而不恋。可以和他人相处,又能耐得住独自一人的孤寂。如果暂时做不到,那就在心底里默念,让它潜移默化,生根发芽,顺其自然。
最后,愿所有内向孤独的“自己”,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