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我挺喜欢的经济学家——薛兆丰
薛兆丰,最初认识他是从《奇葩说》,他在里面是其中一位导师,也是被人誉为最理性的一位导师。在综艺节目里面,几位导师都是附带感情、带些综艺性地去讨论着辩题,而薛教授利用着他最擅长的经济学来理性分析辩题,总会给人一种反差萌的感觉,有一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感觉。
但是,他的“胡说八道”却不是真正的胡说八道,第一次听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等你回去再看又是另一种不一样地思考,总会引人深思。
《奇葩说》里面很多辩题都是情感题,很多辩手都倾向于感性的一方,连在座的导师也是倾向于感性,而导师席里面的薛兆丰教授却是一枝独秀,理性派。很多人会认为情感类应该多注重情感,理性的话就会显得不通人情,世界就变得冷冰冰的。确实,感性会丰富你的情感世界,但是理性更趋向于现实,更接近我们的生活。
第一期的辩题:“毕业混得normal要不要去参加同学会”,薛教授选择了反方:不去。(混得normal就去,混得好的就不去。)问起原因的时候,“时间成本”一词说出来,真的很理性很现实。对啊,混得好了,惜分惜秒,一点时间都不舍得浪费。薛教授的话不多,但是每说一句话都是有思考价值的,而不是真正的“胡说八道”。
有一期的辩题:得知前任得新欢,有个鸡飞狗跳钮可以给他俩的关系里制造一点麻烦,要不要按?薛老师选择了:不按。辩论后他摆出来的论述真的很理性很理性,甚至你会觉得他理性得不像话,好像没有幻想一样,可是真正的现实确实如此。
他的论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他的一个亲戚,他的小侄子曾经给他写过信。他说我现在遇到一个女朋友,她是我一生中最爱,人生中的唯一,所以我要放弃学业我要跟她远走高飞。米尔顿弗里德曼给他回信,他说我以一位经济学家的身份告诉你,如果世界上有两个人是彼此的一生中唯一的话,他们这辈子不会见面。我们今天的人口世界上有70亿人,你想象一下有70亿颗绿豆在一个大缸里面,有两颗红豆它们是一生中的彼此唯一。那把它放进去,搅啊搅它们会碰上吗?在短暂的一生中它们不会碰上。它告诉我们的故事是我们海誓山盟、许下终身承诺的那些人实际上只不过是我们身边看上去觉得差不多时间到了挑选的人。这是偶然性,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什么人是你一生中唯一,分了手你还要不断地去按那个按钮的话,那这是你对这个世界偶然性的一个深深的误解,你应该拔出来。所以有这个按钮,我不会按。
我们都会想着两颗红豆是对方的唯一,多么美好浪漫,而且还对此深信不疑。事实确实如薛教授所说。而且概率论里面说道,在一次实验中,概率很小很小的时候,其实可以被称为“不可能发生”了。在差不多的时间里遇到了挑选的人是偶然性并不是你认为的世上为你而存在得唯一。
是吧,在现实生活,要做出理性地选择我们都会选择“不按”。
其实我一直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理性相对于感性更为可靠。因为生活不是个人,它感受不到感情,它不会因为你的一丝情感而改变它原来的轨道,它只是会随着社会的进展而规律地继续走。
我的朋友,她跟他的男朋友是异地恋。他们从高中就在一起了,可是因为男孩高考失利,两人并没有走向了同一所大学。男孩去到了其他省份上学。他们在高中的时候关系真的很好,大家公认的模范情侣。
可是,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男孩告诉她,“以后上大学可能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我可能做不到一个正常的男朋友。可能在你无助的时候我不在你身边,可能我不能陪你过生日,可能我会忍不住……忍不住。我没有足够的把握去保证自己不会变。”
“没关系啊,我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视频通话,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过生日嘛,你记得给我寄礼物就好啦。我……我相信我们可以一直走下去的。”
女孩握住了男孩的手,但,男孩挣脱了。
“我的意思是我不能保证我不会喜欢上其他人,我不想伤害你。我给你两个选择吧,你愿意等我吗?或者,我们分手吧。”
我朋友那天晚上纠结了很久,喜欢了这么久的男孩要离开她了,她不甘心,可是等他就一定有好结果了吗?4年,很长。4年里,或许你可以再遇到一个很好的人。但是,女孩儿的心就是那样,她选择了长达4年的等待,即使对最后的结果一无所知。
4年后,女孩没有等到男孩,并把这个曾经爱过的男孩彻底地拉黑了。在4年的青春里还失去了另外一个很爱她的男人。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有人说过:
越是理性的决定越难被击垮,越是感性的决定越容易被利用。
现实生活中,我们多么希望遇到难题能像薛教授一样多一点理性,冷静分析利弊,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可能我朋友能跟那个很爱她的男人幸福地在一起,跟那个他曾经爱过的男孩还能像朋友一样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