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家良
读过《阿房宫赋》后,才知道原来夸张是可以到达这么一个地步。以文章中的描写所看,紫禁城不过是一座小宫殿,其规模连阿房宫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哩!不过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阿房宫尚未被烧毁。而正是因为其毁坏了,才可以让杜牧在一片废墟中尽情摹画一片想象中的雄伟宫殿。
一开始,在初读《阿房宫赋》时,我总觉得这像是一篇赞美阿房宫,从而怂恿当朝皇帝建一座比它更厉害的宫殿,整篇文章,描写阿房宫的句子,手法,不知比表达观点的词句多多少,其前因只是“六王毕,四海一”其结局只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而表明自己认为不应大兴土木建宫殿的观点的段落就只有最后一段。
但是,中间夸张的手法又是为自己的观点做了多少铺垫?
首先,文章一开始说到的“蜀山兀,阿房出。”这处夸张用词极少,把一大段故事化作一个词,甚至一个字。蜀山兀,三个字写出了阿房宫用材之多。侧面写出了阿房宫的雄伟。一开始认为用山上的树木尽了这一夸张的手法是妙极,后来在阅读了刘祥的《给夸张作一个注释》,更是进一步地发现,区区一个“蜀”字,表现出来的内涵却是如此之多。蜀山离阿房宫很远,连这很远的山的树都被砍光了,足以进一步夸张地写出,方圆百里的树都被砍光了。写到此处,我还感受到了一丝悲凉,阿房宫方圆百里都没有树了,没树的地方大概鲜有人家。一大片荒漠中有一间极大极华的孤城,管它轰烈与否,一股悲凉的孤寂感也油然而生。不知杜牧写此文章时是否有此意,手头资料较少,在此也不便深究了。
其次,文章中段一大篇幅地排比,更是将夸张的气势排山倒海般向读者袭来。一处处的夸张,将阿房宫营造成一个仙境,文章中也悄悄出现了一些讽刺的夸张,“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这一处夸张揭露了奢华至极的阿房宫背后的辛酸。六国女子,无论打扮得多么漂亮,多么有才华,只要见不着秦皇,也就没有任何的希望。这耗费了多少女子的青春年华?以至于36年过去了,亦未见秦皇。由此可见,阿房宫耗的不仅仅是人力物力,不仅仅是木材,还是千千万万女子的美好年华。华丽的宫殿摧残一个个美貌,反对大修宫殿的观点也就初显了。
最后一段,“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依我所看。应该也是有夸张的手法在的,试想一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岂是你楚人一炬即可烧毁的?我认为,这极简的“一”,是用来对比前文的极奢的。如果不是阿房宫的夸张描写,最后“一炬”也不至于“可怜焦土”。两个极端的夸张,增添了文章的感情,也增加了说服力。
《阿房宫赋》中的夸张,不是吹牛,吹牛是毫无目的地夸大;也不是赞扬,若阿房宫外在和内涵都是高尚的,无须夸张,美妙自会洋溢于字词之间;《阿房宫赋》中的夸张是作者把情绪喷发的突破口,是增添文章感情基调和使观点鲜明可辨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