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看完电影头脑特工队1和2之后,对于情绪本身,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1. 情绪产生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情绪对我们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
2. 什么是好的情绪?什么是坏的情绪?什么是正面情绪什么又是负面情绪?情绪真的有好坏正负之分吗?悲伤焦虑的情绪就一定是不好的吗?情绪的评判标准到底是从何而来的?
3. 我们对情绪的认知是我们个体自己定义的还是社会强加给我们的?而这些认知又是否是正确的?
关于情绪产生的原理,谷歌的搜索,“情绪是如何产生的”第一条结果:情绪的发生完全是生理唤醒和神经激活的结果。 假设以上的结果正确并有科学证明,所以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情绪其实是一种人的本能,是一种大脑条件反射。既如此,为何社会文化总在强调什么是正面情绪,什么是负面情绪,并要求我们要保持情绪的正面,抵制情绪的负面?我们为何会对本能的情绪进行好坏的评判?既然是生理本能,那和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的本能又有和区别呢?诚然,伤心焦虑过度对身体不好,但是吃饭和喝水过度对身体就会好吗?
从自然的角度出发,生物在千百年的进化中保留下来的一切本能都只是为了能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所以我们人类现拥有的这些本能的情绪,也是进化过程中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而留存下来的。但在社会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着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前所未有的生活环境,有些本能的情绪反应可能已经不在适用于如今的现代生活。
为了让人类更好的适应现代生活,完成对人从原始人或者自然人,向文明人或者现代人的驯化和改造,对人的情绪的评判标准可能就有了答案。在现代社会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价值更多体现在能更好的和他人沟通和协作并完成某项工作。所以那些顺应社会发展,稳定的好沟通的平和的,易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情绪,即是好的正面的情绪。相反,那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攻击性的,让他人感到不安和害怕的,影响社会协作的情绪,即坏的负面的情绪。而这些没有社会价值,不适用于社会关系的情绪,理所应当的不被接受,甚至被要求摒弃掉。
但所有的这些社会评判标准和要求忽略甚至漠视了人的天性,在这些标准之下,人的天性被扼制,某些情绪被否定,人无法完全的接纳并成为他自己,而是被要求成为某种社会规范下的人,成为某种剥离了天性或者没有“负面”情绪的,甚至是没有情绪的,完全理性的,社会化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文化甚至并不希望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情绪存在。
如果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打上坏或者不好的标签时,人生物本能里的趋利避害,可能就会让人的想要远离和摆脱这个“坏”的人或事。同理情绪,如果某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情绪,一开始就不被要求存在,某些情绪从产生开始就被社会文化的定义是“坏”“负面”的情绪,并将这样的评判标准强加给每一个人,而每个人也会在社会交往中不断通过的实践,去强化这样的认知,那结果就可能导致人会不自觉的想要远离和摆脱这些“负面”情绪,或者带有这些情绪的人,甚至是带有这样情绪的自己。
如果人无法处理好和自己关系,也就很难与其他人建立起链接,也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同时更多的“负面”情绪也会随即产生,于是愈加害怕和远离带有这些情绪的自己,恶性循环就此产生。这也侧面印证如果人不尊重和包容人本身的天性,忽略或厌恶自身的某些情绪,心理层面可能会遭到更大的反噬。这还真是一个奇怪的悖论。社会发展对人的有着更社会化的要求,却反而把人推向了更深的反社会化的一边。
因此,我们是否应该对社会的某些标准和要求保持足够的警惕呢。对于情绪,好与坏正与负的评判标准和解释权,应该更多的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来自于我们自身思考和感受,而不是由社会文化来给到我们评判标准。人应该顺应自己天性,理解接纳和包容自己的各种情绪,去了解和分析“负面”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面对和解决产生“负面”情绪的客观现实,而不是对情绪的好坏作区分。
情绪并不存在正负之分,它只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忽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感受,不要放弃自己作为自然人本身拥有的情绪权利。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