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发表在头条号的一年前的文章,看看有没有说中的
早在19年年初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题为《消费升级带给传统外贸企业的“阵痛”与“机会” ——传统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商转型之路》,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外贸企业转型的一些心得体会。一转眼两年过去了,这两年的时间世界因为疫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己对跨境电商这一行也有了更深入的认知。20年亚马逊的火爆,直接导致21年疯狂地涌入人、物、财。是的,没错,从我的角度看,真的是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刚过完年,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各种培训会、招商会、产业带会、跨境主题展会等等会议,明显比以往更加频繁了,反正我的朋友圈早就被这类消息刷屏;各种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各地创业孵化园区相继建立;圈内圈外的人都在谈及,各个工厂、外贸公司甚至一些完全不搭界的都在入局或即将入局;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3月份还没结束,亚马逊招商那边北美站点的全年任务基本已经完成(具体招商情况如何不得而知,反正现在北美新账号注册应该是卡得挺严)。最近又轮到沃尔玛开启国内招商刷屏系列了。似乎进入了后疫情时代,大家都想往里扎堆,只看到表面的光鲜和网上那些牛人们的吹嘘。
在这个背景下,估计很多卖家是被迫入局的,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入局,是自己带团队做还是找代运营做,免不了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坑。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就已经有不少亲朋好友向我了解如何做亚马逊,有亲戚、有原来就认识的朋友、也有同事、朋友介绍的想做这行的工厂老板。两年前的文章我是从人、产品、品牌、成本控制以及心态五个角度分享的,两年后自己也有了不一样的经验和收获,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相互促进,也希望能帮助到那些刚入局或正在考虑入局的新卖家朋友。当然,我自己本身只运营过亚马逊北美站,现在管理的团队也只涉及eBay,wayfair和Walmart,所以不管是经验也好,还是涉及到的平台和国家以及技巧也罢,都还是非常局限。尽管如此,亚马逊北美站相信会是大部分刚入局的卖家首选,所以我有限的经验对大部分新卖家可能还是有帮助。
首先要解决的依旧是人的问题
前几天跟一工厂的老板交流,上来开始说最头疼的就是人的问题。最近几个卖家群里经常讨论的问题也从技术层面转到了招人的问题。亚马逊招商的门槛虽然不高,启动资金要求也不高,甚至几万块就可以做起来,但对于那些零基础的新进卖家来说,人的问题是会最先遇到的。是老板自己从零开始自己学运营,还是招到个零基础的员工慢慢培养做?是找个经验丰富的运营一起合伙做,还是干脆就丢给代运营公司去做?各有利弊,但这个是业务能不能做起来的第一步,得先决定到底怎么做。
其次要做好压货压资金的准备
按照我的经验,现在光是常规做亚马逊FBA运营,就得有亚马逊仓库库存、运输中库存以及工厂在做库存,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还得加上海外仓备的安全库存,按照比较合理的流转和理想的模型测算,卖一个月的货至少得有三到四个月的备货,去年由于疫情影响,这个备货周期被拉的更长。当然也有控制得好的卖家可以压缩到一到两个月,但可能在国际货运方面就会付出更高的成本。一个SKU就这样了,多几个SKU之后会怎么样?随着销售上涨,备货也会越来越多,销售赚的钱很大一部分都投在库存了,如果发展速度超过预期,战线会被拉得很长。
最后要做好长期创业的准备
商场如战场,放在跨境电商这里火药味就更大,面对的竞争对手是来自全球的,线上互相之间的恶性竞争也在所难免。除此之外还要受到平台的各种制约,卖得好好的突然被下架、被审核都是家常便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但如果把这个生意当做长期创业去看,这些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从面上讲这是个大生意,但从点上看这又是个小生意,因为区别于传统外贸订单,跨境电商每天销售就是一单一单卖出去的,一个产品或者一个账号,也就那么两三个人在运作。边创业边学习,边学习边创业,保持敬畏和学习心态是对跨境电商这一行最起码的尊重。如果不主动问,不主动学,不主动交流,闭门造车闷头苦干是行不通的,最后只能等着被割韭菜。
任何市场任何时候都还有机会,就看我们如何去做,做的目的和目标又是什么。疫情前和疫情后,已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这个时候如果不做好充足的准备盲目入局,极有可能会栽跟头。后疫情时代,入局跨境电商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