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踌躇满志的离开校园的时候,在人生规划单上,写满了我还没有做的和即将要做的事情,一个星期看一本书,学学乐器,报一个poppin班,闲时出门旅旅游,给爸妈做一桌子饭菜,跟儿时兄弟一起做一件疯狂的事情,开一家自己的花店......可是,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毕业之后我的人生似乎一直在走循环的路,我非常不甘心地给我的“梦想”打上了白条。
我的生活从三点一线,正式变成了两点一线,我本该鲜活的生命逐渐变得空洞,乏味,甚至是无聊。起床,上班,下班,睡觉,像是卓别林电影里木讷机械的工人。
我开始迷茫,但是我却缺少拨云见日的勇气,我害怕过于轻松自由的空气会让我变得慵懒,我害怕会错过了年轻人“应该奋斗”的最好时光,我甚至对自己当初打出的白条产生了是否应该存在于年轻人的计划当中的怀疑。
我逐渐变得顺从现在的生活,脑子里有意无意的劝诫自己“顺其自然”,“也许某一天生活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改变”“也许我会对我现在重复的事情产生某种迷之喜欢”“又或许我现在年轻正式储备资源的时候,等到老了,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的时候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可是,某一天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完成梦想?等到老了,我们学的动吗?走的动吗?人还在吗?
大学的时候,学校北门口,有一位乞丐老人,常年佝偻着背,全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坐在台阶上,面前放着一个破旧的瓷缸。引人注意的是,这位老人总是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籍,头也不抬,全神贯注的阅读着,面前的瓷缸里时而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他也不会去抬头看,等到看到差不多页数的时候,他就收起书本,挑起货物蹒跚地离开。我有幸在老人还在的时候跟他攀谈了起来。
那是在旧书摊上,我正在挑选一些法学的资料,却瞥见旁边一双枯瘦的手拿起老板闲置许久的史书,正是那位看书的乞丐老人。老人和老板因为缺少五毛钱而谈不拢价格,我将手里刚刚找回的钱递给老板,将老人的书钱一并付了。老人还是佝偻着背,沙哑着嗓子头也不抬的轻声说了句谢谢。一路上,我跟着老人的脚步慢慢地挪动着,期间,说到了老人爱看的书,老人的经历,当我问到为什么他这么大年纪了还爱看书的时候,老人叹了口气:“以前懂的东西太少了,不会教孩子,孩子们不懂事,成家之后就各自过生活去了。我一个糟老头字也没什么事情干,看看书把不懂的东西补上来......”。
毕业之前,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老人了,或许,他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了,又或许他去一个地方安度自己的晚年了。
今年我29周岁,30虚岁了,毕业将近六年之后,攒够了钱,我不再费尽力气去不断扩展律师工作,收入确实不会再增加了,但是却能有大把空闲时光的工作,空闲时间里,我有足够的时间在简书写文章,并且买了把尤克里里时不时地做一个伪音乐人,每天我会去健身房锻炼锻炼,不管再忙每年都会空出两个月旅行不拍照不发朋友圈只为了到处走走停停,一次国外一次国内,年底或者明年初开一家看书的花店,毕业时的白条已经悉数在完成。
现在的我总是担心时间过的太快,我还有太多的东西没有去尝试,我想去北极看极光,想去非洲大草原看看各种动物,想和心爱的她去梅阿查看国米比赛,想每年有一个月做一次支教旅行,我想在年轻的时候走到更远的地方,看最美的风景。
若干年后我会成家,为人夫为人父,我该如何告诉我的家人在遇到你们的前几十年,我做过哪些值得留念的事情,我大把的青春时光消磨在哪些有意义的事情上了。
年轻人,不要因为没有时间,没有金钱而去自怨自艾,消极认命。每个人都有一张未完成的青春白条,在最好的年华里做想做的事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家人和青春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