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逛菜市场。如汪曾祺先生所说:“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生于那个年代。
那时住的是农家小院,外面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吃什么呢?院前、屋后、田野、河畔,就是天然的菜市场。
春风吹暖,百草回芽,马兰头、枸杞头、荠菜、豌豆头、草头……哗啦啦从田埂舒展着各具个性的嫩芽。夏阳似火,瓜果飘香,院前屋后,黄瓜、丝瓜、番瓜、香瓜、水瓜、豆角……悄悄蔓延枝藤根须,静静开花结果;桑椹熟了,红得发紫,紫得黑亮,沉甸甸的挂满枝头。金秋送爽,大地此起彼伏着金色的稻浪,田边的芋头,外表粗犷、内心绵柔,蕴含着泥土地的芬芳;河畔的莲藕,出淤泥而不染,粉香软糥;一阵风过,熟透了的红柿子“啪啪啪”的掉落,一地腮红。冬寒天雪,整个大地似乎都进入冬眠,万籁俱静,扒开菜畦一层厚厚的积雪,嘿,下面还躲着大白菜和萝卜呢!
四季有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承着四时的节奏,伴随着土地的心跳,故乡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总有鲜活而饱满的时令风物在冒尖。寒来暑往,秋去春来,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大自然的菜市场,没得挑,其实也无须挑。一切跟着时令走,永远是那么新鲜、水灵。
长大了,离开故乡去他乡,求学、工作,直至定居,活动范围更大、更广。江南塞北,天涯海角,见过更多的物产,感受过迥异的时令,体验过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从那个年代走出来了。
如今办公大楼里,中央空调全天候恒温恒湿,四季变化似乎没有那么敏感了。得益于发达的物流,以及保鲜技术的提升,天南地北的物产很容易就汇聚到超市,什么食材都可以买到。当距离不是个问题后,产地感也消失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在家中坐,手机上点点划划,瓜果蔬菜、生鲜肉奶,甚至是远洋的海鲜,很快就能送货上门——“最后一公里”的便捷配送,现场感也被抹杀了。
彷佛有了一个移动的菜市场,随时随地,都能很方便的买到任何食材。然而,面对手机屏幕上显示的琳琅满目的食材,我却犹豫了——时令感钝化了,产地感模糊了,现场感消失了,挑不出个所以然,吃什么才好呢?一切的一切,似乎没有过去那般清晰、通透。
曾生于那个年代,曾经拥有过那个年代;现在远离了那个年代,那份生活;如今怀念那个年代,想在这模糊的年轮上再加以深凿几刀。
于是,喜欢上逛菜市场;于是,开始有了挑食。
菜市场,这处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之地,联结着人、土地和天时。
一头是看得见的芸芸众生,永远是挤挤挨挨,摩肩接踵,热热闹闹,人声鼎沸;看不见的那头,则深深根植于深远辽阔的土地与每一个春夏秋冬。
逛菜市场,其实是与土地对话,与四时交流。五颜六色的蔬菜瓜果,鸡鸭鱼肉,红的辣椒,绿的菠菜,黄的茨菇,青的橄榄,紫的茄子……扑面而来的鲜淳气息中,摊主老板会用带着泥土、沾着朝露的物产告诉你,什么叫做正对时令。
从市场往上溯,也从产地往下追,菜市场挑食,挑的是产地,是品种,是味道,更是时令。踏着土地的节拍,用虔诚的心,巧手作羹汤,就能吃到最饱满的灵魂风华。这份挑食,也是一份善待自己的身体,喂养并滋润自己的心灵的生活方式。
挑食菜市场,其实传达的是一种久违的质朴和真诚:敬天时、重物候、不时不食。挑食是时令,是一种慢食态度与生活智慧,还是一场饮食与本土节气交融交织的历史纵深,平凡,且壮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