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很简单又很丰富的书。
说它简单,全书的文字只是一首诗歌,共181字。这个译本的译者是独立音乐人程璧,深入了解中日文化的艺术家翻译的这个版本,语句简练朴素。我相信每人对原著有不同的翻译方式,但程璧的这个翻译必将成为经典版本之一。“绝不发怒,总是平静的微笑”简单的口语化表达,让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整首诗读上几遍以后,心中一片平静。
说它丰富,短短几行诗歌,你能见到一个拥有伟大灵魂的人。“我想成为这样的人”,在读完诗歌后,我的心中响起诗歌的末句。我以为我也是这样想的,可静下来,我清楚的认知到,这是作者宫泽贤治的心声,不是我的。我从未想过要成为这样的人--“干旱时流下眼泪,冷夏时坐立不安;大家喊我傻瓜,不被赞美,也不受苦”,我知道自己没有这样纯净的心灵,能和农民感同身受,悲戚与共。正因为知道自己的做不到,才对能发出这样心声的人更加尊敬。
在看完《不畏风雨》这本绘本后,在字里行间,我认识了宫泽贤治,《不畏风雨》的作者,出于对他的好奇,我查看了更多关于他的资料,看完以后,敬仰之情有增无减。
宫泽贤治,1896年出生于日本岩手县花卷的一个富商家庭,毕业于盛冈高等农林学校。岩手县是日本东北一个极其贫困的地区,但他出生的家族却是当地望族,身为长子,他拒绝继承家业,曾开设过农民培训班教导农民。他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手稿流出,几十年后,被奉为经典,捧上神坛。
文字是作者的灵魂所在,从作者的诗歌和生平(37岁的他,积劳成疾,死于肺炎)看出这是个不仅仅说到,而且做到了的人物
他对自己的生活力求简单--“一日食玄米半升,以及味噌和少许蔬菜”“对所有事情,不过分思虑”“居住在原野松荫下,小小的茅草屋”
他对周边的人满含悲悯--“东边有孩子生病,就去看护照顾;西边有母亲劳累,就去帮她扛起稻束;南边有人垂危,就去告诉她莫要怕”。
他是个和平主义者--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语“没有全人类的幸福就没有个人的幸福”。请记住,他生活的年代是20世纪20、30年代,他去世后的第四年,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爆发。在那样的年代,说出这样话语的人,值得我们真心的敬重。爱自己容易,爱家人不难,爱民族亦可,可能平等视之全人类,非有大慈悲心不可。这样的人物,值得你我真心敬仰。
因为我对绘本图像的审美程度不够,就不试图去解说绘本的图画了。就在这里抛砖引玉,抛出文字给我的感受,等待其他读者结合绘本的美术部分给出精彩评论。
仅仅因为这首简单有力的诗歌,这本书就会被我铭记在心。我时刻提醒自己,即使做不到这样的人,至少要做到“绝不发怒,总是平静的微笑”。
附上作者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