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的方向来看,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基本围绕着三个维度,哲学(包括道德和法律)、艺术和科学。
我们与西方相比,缺少一个启蒙,所以当我们还在苦苦追求的现代化的高端目标之时,西方已经在向后现代迈步了。
有些哲学史底子的同学都知道,在后现代之前,西方所有哲学的派别,无不是在批判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主张,典型如康德、黑格尔,萨特、伽达默尔,但后现代出来后,似乎把这一切都打翻在地,他们不仅否定、怀疑、解构,而且就只是否定、怀疑、解构。
这是比较让人难以理解的一点,慧田微信群里的某位艺术家同学,就是后现代主义的鼓吹者,当你穷追猛打问他你到底想推翻什么重建什么时,他总是经常性语塞。
就是说,你要推翻什么当然可以,但你要有正面的建树才行吧,你不能处处表达着强烈的怀疑主义,又不去建立新的立论,那请问,你怀疑到最后还剩下什么?你会怀疑这个「怀疑本身」么?就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思到最后的最后,只剩下思本身了,那还要思这个「思」本身么?
如果要,你是否陷入了虚无主义?如果不要,那你所怀疑的这一切别人是否也可以反过来怀疑你?如果你回答,是的。那大家就像鬼打墙,谁都在打,谁也打不着谁。这是后现代最让人不以为然的地方,它的所有价值和内涵是空洞乏味和未曾建立的。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当我们追溯到后现代的开山之祖利奥塔那里,他在《后现代状态:关于的知识报告》一书中曾提出过一个核心论点,他说:
“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是以计算机产业为基础的信息社会,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和权力”。
所以他认为青年知识分子,已经不再是关心人类命运和解放的社会精英,他们已经开始技术化和职业化了,知识已经成为知识分子争夺权力的战场。
他认为,只要你拥有知识,你就等于拥有了权力,而且没有哪一个人或哪一个集团能够掌握全部的知识,但科学和叙事(人文艺术)是规则不同的两门知识,必须遵循共同的规则,你不能用一方来否定另一方,但自现代化以来,科学无疑是占重心位置,让人文叙事不断在边缘化。
但利奥塔又不是想推崇人文叙事,而是怀疑。他主要怀疑靠人文叙事的两个神话:
1.在法国启蒙主义之后,开始强调人性的解放,人性解放靠什么?靠科学,靠现代化;2.德国唯心主义开辟了一条所有知识统一性的路径,他认为这也是神话;
利奥塔说这些神话都不能再信了,后现代就是要打破这一神话,就是要对宏大叙事的不信任。什么是宏大叙事,他在这本书的引言中指出:
“科学在起源时代与叙事发生冲突。用科学自身的标准衡量,大部分叙事其实只是寓言。然而,只要科学不想沦落到仅仅陈述实用规律的地步,只要它还寻求真理,它就必须使自己的游戏规则合法化。于是它制造出关于自身地位的合法化话语,这种话语就被叫作哲学。
当这种元话语明确地求助于诸如精神辩证法、意义阐释学、理性主体或劳动主体的解放、财富的增长等某个宏大叙事时,我们便用“现代”一词指称这种依靠元话语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
什么是元话语?就是有一种话,比一般的话更重要,是一种最重要的话语。
所以利奥塔是要否定的是,「以往历史哲学所依靠元叙事来达到对知识的合法化」,他甚至对支配社会关系的体制是否具有有效性也产生了疑问,因为正义此时跟真理一样,都在依靠宏大叙事。
有段时间互联网一直在黑雷锋,不管背后行为人的动机如何,但这一行为本身,就有点利奥塔所说的意思,首先大家对雷锋故事和日记产生了不信任,甚或,对雷锋背后的宏大叙事产生了抵触。利奥塔说:
“当叙述失去了自己的功能装置后,再伟大的英雄,都带着自己独特的语用学化合价。我们大家都生活在许多语用学化合价的交叉路口,我们并不一定构成稳定的语言组合,而且我们构成的语言组合也并不一定具有可交流的性质……语言游戏只以片段的方式建立体制,这便是局部决定论”。
也就是说,利奥塔认为传统哲学那套思辨和论证的方法不灵了,他要用新的话语来代替传统哲学所统摄的概念和命题,从整体上要否定启蒙理性,否定现代主义的价值观,认为现代主义就是一种工具理性,工具理性表面上是全面发展人,实则是对人的异化。
所以当马尔库塞提出,不行,我们要反对科学,用艺术来代替科学,哈贝马斯反驳道,他企图用艺术价值,来取代理性和道德普遍性,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简言之,你说我科学统摄一切不对,那艺术统摄一切就对了?
所以又回到开头说过的,人类发展的三大方向是哲学、艺术和科学。当西方社会立足科学主义历经现代化发展之后,发现问题还是一堆,怎么解决?西方知识分子又想着怎么能回到文艺复兴时期。
不过我们的模仿能力也很好,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再到《爸爸去哪儿》等一系列文艺节目,无不说明后现代思潮确实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且各行各业的娱乐化极其显明,网上的段子达人,娱乐达人,脱口秀达人不正是消遣、解构,甚至有些反智倾向么?
问题是未来,能一直娱乐化,文艺化下去,这可能也是哈贝马斯所担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