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完敦刻尔克,终于明白了诺兰口中“我拍的不是战争片”的含义。这的确不是传统意义的战争片,严格来说是一部叙述士兵不顾一切逃亡的剧情片。
整部电影给人以下错觉:
分不清谁是主角,
没有伟岸的英雄主义,
没窥到反战主题,
也没有各国大boss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镜头,
甚至连敌军的样子都没看到,
整个撤退过程中还掺着大量耍花招小聪明贪生怕死的“怂”。
这种怂,
在英法小哥cp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提裤腰带面面相觑、
充满默契抱着侥幸心理护送伤员、
悄咪咪躲在甲板下、
装模作样混进船、
生无可恋得坐在岸边放空,
还不忘互递罐头充饥……
包括大兵们一脸燃油爬上moonstone的样子,都让人忍俊不禁。
你是英军也好,法军也罢,
不管陆军空军海军,不论级别高低,
在敦刻尔克,大家都一样:
想方设法活下去,拼尽全力逃亡。
再谈演员,
全片也没啥教科书般的爆发演技,
每个人都十分克制,所以更显真实。
整部电影台词甚少,
诺兰表示,还删减了剧本里一些比较残酷的镜头与对话场景。
我们没看到半个超一分钟的纯对白片段,印象中连大喊大叫啊啊啊的镜头都没有;
落水士兵们喊“help help”使出吃奶的力气,却气若游丝;
看到炸飞的尸体,
士兵超乎寻常的淡定,
拍拍灰,继续往前走;
几个“实在”的大兵还默默推开漂到身边的尸体;
飞行员两兄弟分别后,汤姆哈迪便一句台词也没有了;
moonstone号游艇父子俩经典对手戏,只是一个点头的小眼神、轻拍下肩膀:“让这孩子成为战争英雄。”几个小学生都听得懂的单词,解释对大兵误杀学徒的释怀;
最后一刻,英军首领淡淡一句:
“我留下帮法国人。”
镜头随即切换下一场景。
一句夸张的台词也没有,交流、对白、表情、动作,都如此稀松平常,如邻家张大哥王大爷一样平凡。
并且无论哪个角色,都默默接受了一切突如其来的发生。
100分钟的确算得上诺兰的“短篇”,
但这100分,一分一秒没浪费,
这次真真切切把电影的宗旨
“show don't tell”做到了极致:
故事讲出来,观众自行感受画面外的情感输出。
抱着看血战钢锯岭的心态看本片绝对要失望了。
不明真相的观众也许会想:
这尼玛算个屁的战争片,
我要的枪林弹雨血肉横飞举高高炸碉堡的片段在哪里?
这回诺兰的尝试是大胆的私人的,
感觉他一直在努力颠覆自己的过去。
“老子偏要跟以前不一样。”
私心立个flag:配乐冲奥吧。
我也比较怂,不太敢押最佳影片,毕竟不是传统意义上主旋律战争片,谁能料到学院派的老头们会不会吃这一招。
但配乐真的绝了,
又是出自汉斯季默老爷子之手
闭着眼听,连个完整旋律都没有,
几个音符翻来覆去,
惊悚压抑得人喘不过气。
看完本片突然想通:
原来战争不一定非要贴上“残酷”、“英雄主义”、“反战”、“和平”的标签,而每个身处战争之中的个体,他们的经历也许比我们想象得更琐碎、更随机应变、更怯懦也更顺其自然。
原来相比胜利,
活着才是最实际的事情。
电影的最后,大兵读完报纸,抬头露出匪夷所思的表情:
“我们不过是一群逃兵,竟然还能得到人民的赞美与拥护。”
每个努力活下来的士兵都值得被称颂,逃亡也算得上最英勇的战斗。
而那个一步步走向大海轻生的士兵,如果他愿意再坚持一下多好。
最后再次为诺兰打call,看看他的履历:也是拍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等一系列科幻烧脑剧情环环相扣的神级作品,而这么一部温吞吞丧兮兮的《敦刻尔克》,却一反常态,绵里藏刀。
真他妈佩服英国master的实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