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使神差,我敲下了这样一个有点莫名其妙的标题,这也就意味着,本文最终的完稿时间,将不迟于2017年5月15日23时59分59秒。
不错,昨天是5月14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对于子女辈的人来说,这一天,是用来孝敬、感恩母亲的。这,天经地义。
正午时分,初中同学回忆群里,我看到这样的一条微信:
“节日,去看刘老师”!
接着,发送这条微信的我昔日的同班同学,还附上了她即将带去的礼物:自己种的南瓜、自家鱼塘所养的鲜鱼、自家果园放养的土鸡......这,这可是个有心人啊!正这样想着,手机显示屏上哒哒声接二连三地响着:
“全土货,你辛苦了!”
“辛苦了,班级代表!”
“代我向刘老师问好!”
“难忘师恩!”
......
当然,这些都是昔日那些同学所发的,只是显示在我的手机上而已。
随着那哒哒哒的微信发送声,我不由得一怔:这哒哒声,是不是有点像集结号呢?如果不看屏幕上的时间显示,我几乎要以为今天是教师节了!
按说,这母亲节本是舶来品。据相关资料显示,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源自美国。对于“洋节”,像什么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一些同胞是颇有微词的,主要就是觉得这是商家在炒作,深怕年轻一代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痛心疾首之际,感慨人心不古,还少不了要口诛笔伐一番的。
奇怪的是,对于同属“拿来”的母亲节,那些同胞倒是宽容、安静多了。一抑一扬,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心理奥秘呢?
再回到上面的微信门,昔日同学的母亲节看望老师之举,为什么又会点赞如潮,进而纷纷要求带话,自甘“被代表”呢?诚然,初中时候的那位班主任,爱生如子,对我们这一届学生极尽无微不至,有如慈母,且她的儿子是我们的同龄人,因此,那位女生在母亲节抽出一点时间去看望恩师,在我们看来,自在情理之中!那么,这样说来,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这样的一位老师,不啻于自己的母亲!“天地君亲师”的排名,果然大有道理。时至今日,略显虚幻的“天地”,不少人已是没多少概念了,至于“君”呢,也未必会多买账;由此看来,这“师道尊严”,还是有着深厚的现实土壤的。唉,昔日那些想着把教师排第九的人,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老师教给我们文化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二者同受尊崇,合情合理。
当时,在发给那位女生的微信中,我这样写道:
对刘老师,我无以为敬,请转告她老人家,具体的知识,或许会淡忘;然而,她所教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以及那些青春时代的歌,足以让我们铭记一辈子的。而作为她的学生,是我们的荣幸与骄傲!
这,倒不是我“能写”,而只是因为,那些语句,不过是真情实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当时,由于学校师资不足,身为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她,还担当起音乐老师。《大海啊,故乡》《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小草》......这些歌曲所蕴含着的激情、情怀与深意,我们又怎么会淡忘呢?
如果这世上真有恋母情结的说法,那么,对于中学老师的依恋、崇敬与惦念,会不会也是其中之一呢?诚然,老师年事已高,对我们也没有太多、太高的要求,她时常这样说道,只是希望我们堂堂正正、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开开心心而已。
只是,一想起当年她的谆谆教诲,我却不免几分自责。是啊,老师的眼神里,有着太多太多的殷切希望,只是,我们做到了吗?或者说,我们尽力而为了吗?如果我们是得过且过的一代,那么,对于下一代,我们再提起希望来,是不是有点理不直气不壮了呢?
哦,母亲节,大白天原本是风和日丽的,而到了夜晚,却是风雨交加起来。当时,坐在客厅里向外望去之时,我对上天的这一副做派颇为不满。如今,我想起来了,这风雨大作,其实是一种隐喻:报答母亲,从来都是需要在风雨人生中砥砺前行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哦,如果当年的班主任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如慈母,那么,上面所引用的那两句诗,同样是对我们灵魂的鞭策与拷问。
如果不想辜负母亲和老师的期望,在接下来的数十寒暑里,我又该做点什么呢?搜索枯肠好些时候之余,我总算写下了这样的几段歌词:
昨天的风,昨天的雨,一路跋涉风雨凄迷。
问道古圣先贤,仰望浩瀚星空,年华无悔笑看残红风中。
人家怎么看,人家怎么说,难改我平生那一片初心。
今天的梦,今天的路,十字路口几许凝眸。
盛宴会散场,繁华总是梦,为人作嫁是那夕阳红。
总要挥慧剑,总要破执迷,山高路远是那长歌行。
明天的云,明天的雾,长夜无眠守望着晨曦。
该了终须了,当断总会断,云开雾散暮鼓晨钟。
雨后的晴空,映着那彩虹,扬帆起航天际那皓皓月明。
本文正在参与从心,遇见幸福|一次可以朗读与听见的心理专题征文,你也来吧!
本文正在参与从心,遇见幸福 | 一次可以朗读与听见的心理专题征文,你也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