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刚刚过去,身边很多的自由职业者和斜杠青年们都做了自己2016年度的总结和盘点。
新年伊始,又是全新的365天征程,等着大家去开拓。
对于他们来说,个人品牌塑造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2017要如何从0到1建立个人品牌呢?
1.先成为那1%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1%法则,是说如果在网上有100个人,那么只有1个人会创造内容,10个人会与其互动(评论或者提供改进意见)而其他89个人仅仅是浏览。
这个法则最先是从Youtube上统计数据分析出来的,之后在其他的一些网站数据中也得到了体现,比如维基百科中50%的内容是由0.7%的用户提供的,Yahoo社群中的讨论区列表中1%的用户会创建一个群,10%的用户会积极在群中讨论等等。
对于所有渴望塑造个人品牌的人来说,一旦开始了内容创作,你就已经属于那1%中的一人了。
2.选择平台,切忌贪婪
现在的媒体平台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可以生产内容,并且获得大量曝光机会,可以说是新媒体让个人品牌的塑造成为可能。许多企业在进行品牌推广时会选择在多个媒体同时发声,比如微博、公众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简书等等,与企业不同的是,你只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1-2个核心品台即可,切忌贪婪。
很多新人想当然的认为曝光的平台越多,效果越好。但实际上,每个平台的规则、用户都具有一定的差异,而个人的资源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很难做到多个平台兼顾,所以专注才是你的秘密武器。你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1-2个核心的媒体渠道,找到愿意听你说话的人,把最有价值且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东西,执着地提供给他们。
当然,你可以在多个平台开设自媒体号,但一定要注意区分核心渠道和分发渠道的区别。比如在微信公众号和简书上是每篇必发,且80%的精力都用在运营和维护这两个平台上,但是在诸如头条、豆瓣、微博、专栏之类的则是选择性发送或同步即可,并尝试把它们的流量引到你的公众号或者简书上。
3.找准品牌定位,专注地做一件事
在选定好平台后,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部分就是“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了”。这很难一开始就可以想得很清楚,可能会有一个较长的试错的过程。你可以尝试从这3个方面来找到重合点:你的专长、用户的兴趣(或痛点,或需求)、以及与你想要达成的目标是否能与之契合起来。
切记一点,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你最擅长的地方,专注,方可以一抵十。
前些天,听行动派创始人琦琦分享了一个案例:2年前,她一个三线城市的律师朋友,在这一行做了10多年,服务过很多大中型企业,现在想拓宽职业的边界开设一个自己的公众号,说自己在法律相关的领域都挺擅长的。那么具体是在法律的哪个部分是属于自己的专长呢?是爱写,发不过很多学术著作?还是能将生涩的文字表达得通俗易懂?还是有很多的案例故事可以形象生动地去展现?是写给企业的高管看还是写给创业公司的老板看?
于是,在琦琦的建议下,他开始去寻找那个“最有价值的点”,从约见一些创业者开始。在与20多位创业者交流对话之后,他发现很多创业者在合伙人股权分配上的法律意识几乎为0,每次给他们建议和沟通都是非常愉快的,于是他决定写专门为创业者提供法律建议的文章,他的自媒体文章很快受到创业者的关注,几个月后还意外得到了俞敏洪的投资。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案例,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价值是如何被提炼出来的。在一个具体的方向里,你还需要深入地去探索,找出用户需求中值得研究的地方。
对于初期的自由职业者来说,个人品牌=客户信任。不管你是在平台竞标,还是朋友介绍,你都必须时刻注意积累自己的口碑,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客户的信任已经足够让你运作良好。
4.坚持且不断自我更新
在选定了平台、也明确了个人价值产出之后,坚持且不断自我更新,是关键。
只有极少数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名,他们的经历你也难以复制,所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
这个时间,可能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但是不要感到焦虑,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只要你可以做到长时间高质量的输出,你就会逐渐融入这个圈子当中,请相信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咪蒙在真正火起来之前,还有过10多年编辑和内容创作蛰伏期呢,更何况是刚刚起步的自己?
其次是要不断学习,自我更新。我们固有的积累和知识在一段时间创作后,一定会枯竭的。如果你还想继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就必需强迫自己坚持阅读、思考和实践,必须保持大量的吸收和思考才能持续的地输出内容,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5.做好品牌的差异性,创造属于自己的标签
在某些领域上,即使你拥有了个人品牌也不代表你可以长久地具备影响力,因为你没有差异性。
战隼老师,是在时间管理和阅读方面非常有影响力的达人。几年前,他单是凭借在Blog分享思维导图读书笔记,就有近20、30万订阅。后来他发起一个习惯养成的活动——100天行动,通过几年时间迭代出了一个方法论,目前有几十万人参加,慢慢的建立了一个标签:100天行动。
在习惯养成方面有不少的专家,但要说100天行动,别人就会想到他,因为他是创建者,并且发起了非常多的活动,也积累了几年的经验。以前经常说21天、30天养成一个习惯,现在开始有人认可100天培养一个习惯这个概念了,并且吸引了一些公司、社团和组织也加入进来,100天训练营、活动之类的概念越来越多。而“100天行动”就是差异性,也是个人品牌的壁垒。
对于优秀的个人品牌塑造着来说,要学会把打造品牌的努力集中在一个词汇上,去长久地占据用户的内心。比如提到知识管理就想到了萧秋水,提到PPT就想到了秋叶,提到情怀就想到罗永浩,这些人在你心中就等同于某个标签。
6.一份漂亮的个人简介
至此,在你大张旗鼓的营销自己之前,你还需要一份漂亮的个人简介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如何在这里做文章,让你是你,而不是万千的某某某,这是一个重要且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彭小六在总结个人简介包装方法的时候,提到了四个要素:
独一无二的旗帜(也可以是你的头衔):这个头衔要足够简单秒懂,且与竞争对手存在差异化;
取得的业绩和成功:简单来说就是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样的结果,要加入数字和专有名词,这样会更有说服务力;
愿景和使命:就是你想达成的目标,想为别人做什么,用一句话形容即可;
确定愿景和使命的心路历程(故事):其实就是将个人的成长包装成一个故事,这样可以注入感情、引发共鸣,也更容易被传播和记住。
个人简介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的平台、自己的不同阶段,需要做适当的增删调整。
7.常用的推广方式
常见的推广的方式有很多,这里介绍2个最有效的方法。
参加线上&线下分享
在拥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之后,你可以尝试与一些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分享的合作,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对自己来说,目的很简单-扩大影响力、积累自己的粉丝;对平台来说你可能是他们服务内容的一部分,也可以达到为平台用户带去帮助、促活、拉新的目的。
在你还没有任何影响力的情况下,你要做的就是不断寻找登台的机会。一般都是一些公众号主动找到你的,所以别在乎有没有出场费,有多少观众,有多长时间,能有一次这样难得的训练机会,就算不给钱也是赚的。
今年开始,全国各地的社群组织都非常活跃,比如行动派、十点读书、下班后、趁早、Lean in等等,这些社群在线下都会有相应的城市社群。甚至,还可以尝试与一些书吧、咖啡馆、联合办公空间合作,他们也非常欢迎有优质的内容和分享可以引入。
融入圈子
多参加一些分享会、行业聚会,快速结识圈子内相关的平台方、大神、大咖们,前提是带着你自己的“产品”去提供价值,而不是无端地搭讪。有“大腿”们的背书,你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
其次是抱团,与做同样事情的人一起合作可以加速共赢。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会认为一家独大是好的,但对于个人来说,市场容量其实是足够大的。举个例子,在ppt制作方面你能叫得出名字的那几个人,秋叶、Simon阿文、嘉文钱,其实他们之间都是很好的关系,尽管都是做PPT但是彼此存在差异互补。
抱团,给了大家互相学习,资源共享的机会,目的是更高效地为自己的用户服务。
个人品牌的建立,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一件长远的事儿,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出自己的经验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