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发现,在果子成熟的季节,猿猴会聚在一起,痛饮一种奇特的饮料,喝的差不多后,他们会做出各种怪异行为,最后东倒西歪横七竖八地躺一地。这种饮料就是自然界中天然发酵得到的酒,人们称之为“猿酒”。后来,人类学会了自己酿酒,酒正式登上了人类历史舞台,并在其中扮演了许多重要角色。
酒之所以称之为酒,是因为其中含有酒精。酒精嘛,是酵母发酵得到的。酵母是一种安全无害的微生物,对人类有极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劳苦功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酵母有一个特性:身处没有氧气的环境下,它不会像人类那样迅速挂掉,而是可以通过分解糖,产出二氧化碳和酒精,来得到足够的能量供自己生存。这个过程被称为酒精发酵,用公式表示是这样:无氧条件下,酵母+糖→二氧化碳+酒精。
所以,为了获得想要的酒精,人类需要给酵母提供恰当的生活环境(无氧,20℃左右)和充足的食物(糖)。酵母最喜欢吃的是葡萄糖,其次是果糖,这两种糖类在葡萄所含的糖中占95%~99%。正是因为葡萄中有这些酵母容易消化吸收的糖,人类最早酿造的酒精饮料就是葡萄酒。
不过,一直以来,中国的主流酒精饮品都是用粮食而非水果酿造的,米酒、黄酒、白酒都是粮食酒。虽然历史上葡萄在汉代被张骞从西域带回中原,也有了葡萄酒,但一直产量极少,不像粮食酒广泛出产于中国各地域。
用粮食酿酒的工艺比用水果酿酒复杂许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粮食中很少有酵母能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糖类(碳水化合物)主要分三种:单糖、双糖和多糖,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属单糖,蔗糖是双糖,人们每天都要吃的主食如大米、面粉则是以淀粉为主,而淀粉属于多糖。
粮食中的淀粉(多糖)必须在分解成葡萄糖(单糖)后,才能被酵母发酵成酒精。中国人发明了“曲”用以分解淀粉,“曲”是多种微生物的集合,他们分工协作,将多糖分解为单糖,之后再由酵母发酵产生酒精。这是绝大多数中国酒都经历过的过程,也是中国酒的特色之一。
关于酒的获取方式就写到这里,以后准备写写“曲”在中国酒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敬请期待哦~
作者 / 编辑:白糖糕
©版权所有 转载请联系 Jonathan@sexydrink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