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天还要养阳?
一般来说,夏天应该是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中医有一句话叫“阳逢阳旺,阴逢阴盛”,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不会“火上浇油”吗?
事实上,到了夏天人体容易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离不开阴和阳,人之所以能出汗就是因为阳在后面,推动着阴从身体里出来,叫汗。所以,如果汗出的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
此外,天热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寻求降温,但如果降温过了头也会伤阳。比如空调温度太低,时间长了就容易伤阳气,容易造成一些“空调病”。再比如,吃的或喝的太凉,喝冰镇啤酒不过瘾,还要再加冰块,也会伤到阳气。
假如你阳气从来不虚,也没有受寒的机会,就不存在补阳的问题,但一些长年怕冷的人,到了夏天就该重视养阳了。
夏季如何养阳气
健康的人只要规律生活就能养阳气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夏季人们只要规律的生活就能养阳气,除此以外,还应该注意:
1、饮食方面,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绿豆粥,红小豆粥、荷叶粥,以及一些时令果蔬。
2、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心血管的病人更应注意,因为剧烈运动出汗多,津液丢失,使人体耗气损阳。喜欢锻炼的朋友可选择在早上和晚上阴凉的时间段进行锻炼,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主,以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而耗气伤津。
3、大汗后,不要立即用凉水洗澡洗头,因为此时毛孔是张开的,一旦用凉水洗澡,寒气就会乘虚而入。另外使用空调或电风扇也要注意不要对着头部吹,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度不宜超过5-7℃,纳凉时,最好不要在过道里,以防“过堂风”入侵身体而受凉。
4、生活起居上注意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夏季也是暑气之时,暑易伤气,使人出现头昏、气短、倦怠、口渴等症状,所以在劳动或运动时也要避开中午温度最高时,以免暑气伤人。另外中午睡好午觉,是顺承阴阳之气的转换,也是保护好机体阳气的有效方式。
5、重视精神调养,夏日人易烦躁,情绪易激动,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所以要注意调节好情绪。心静养阳,在炎热的夏天要静心,心静则阳守,汗液也会减少。要保持心情舒畅,睡眠要充足。平时可听听音乐,放松心情,以轻松、自然的心情面对夏日暑热带来的烦恼。
体质弱、有慢性病的人补阳即是养阳气
体质弱易感冒者、怕冷怕风者、长期便溏者、夏天不敢吹风扇和空调,耐夏不耐冬者,以及有慢性咳喘病史者,多阳气不足,可以通过喝生姜汤、三伏贴等温阳的方法来养阳。我们常常说的冬病夏治就是针对此类人群而开展的。把不足的阳气补回来,从而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这类人群一般吃羊肉不上火。
一般来说,补阳也有程度的不同:轻者可以花椒水泡脚,食用羊肉,三伏贴等;重者可以外贴三伏贴内服温阳的中药如鹿角片、人参等。但是服用任何温阳药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作主张,免得补阳不当伤了阴液。
阳气亢盛的人泄热也是养阳气
说到夏季养阳气,许多人都认为用补益温热的方法才是养阳气,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不对的。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说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最佳状态,养阳气也不能背离阴阳和合的基本原则,过分的补阳气就会出现两方面的情况:一是“阳胜则阴病”,就是阳气过度的亢胜会损伤人体的阴气;一种情况是“气有余便是火”,阳气过旺则容易上火,如面部痤疮、口腔溃疡、牙痛咽痛、耳朵痛、急躁易怒、口渴喜凉饮、汗多,便秘,耐冬不耐夏等。补阳气的目的是为了健康,不分析具体情况,盲目的、过度的补阳气反而损害了健康。
阳气不足时,补阳即是养阳气,阳气有余时,泄热即是养阳。炎热夏天,有部分人群热的不能离开空调,火大、汗多,这种情况下,清热非常必要。一般情况下清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菊花、蒲公英泡水喝,一种情况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
夏天常常会遇到有些青年人晚上喝了冰饮料,第二天早上出现咽痛难忍,口干等上火表现。喝冷饮反而会上火,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冷饮料属于寒凉之品,阻遏了阳气的运行,会“冰伏阳气”,寒凉之气把阳热之气裹起来,医学上叫“寒包火”,阳热不能透达于外,郁而化火,所以就出现了咽痛、口腔溃疡等上火的表现。所以说,阳气亢盛的人夏天少喝冷饮料(如冰镇啤酒、冰镇雪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