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几乎每个父母都会感慨养育孩子的不易,对此我深表理解。我无法否定他们在“循规蹈矩”与“不得不”方面付出的巨大成本。这包括:生孩子的痛楚,养育孩子所需的巨大物质和时间成本。
但这并不能说,他们已是称职的父母。相反,在我看来,大部分父母真正的建树,仍只体现在孩子的肉体上。对于真正重要的精神建设,他们的所做几乎为零。甚至,他们在竭尽全力,毁坏着孩子的成长。
不妨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三岁的孩子,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思维方式。可惜多数的小朋友会在这个时候成为所谓的“熊孩子”,你带他们去电影院、咖啡馆、音乐厅,他们眼中仍只有自己。各种吵闹的背后,也许只是为了拿到PAD的密码。在这种情况下,你无法与他们建立起正常的沟通途径,更不用提让他们反省到自己的错误。迫于无奈,你只好满足他们的需求,以求得片刻安宁,而这再一次加深了他们“哭闹足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婴儿心态。
一个十岁的孩子,面对作业磨磨蹭蹭、毫无效率。你一边玩着手机游戏,一边义正严辞地告诫孩子学习的重要性,用尽各种训斥和催促,仍只能强迫孩子把头低下10秒。你把这种拖延归结于孩子的懒惰,甚至归结为基因的缺陷,却从未认真体察过他们的处境。
我曾认真地问过几位类似的孩子:为什么不抓紧时间把作业写完,然后痛痛快快地去玩呢?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作业做完了也没用,还有各种其他的习题、辅导班、兴趣班,永远不可能把屁股擦干净。
我竟无言以对。
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心智早已成熟。你抱怨孩子的叛逆,抱怨他们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抱怨他们不再与你亲密。但事实是,你已完全无法理解他们的世界,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两代人之间。他们如奔流而下的江水,拥抱着新世界的一切;而你仍死守着方寸土地,偏执于自己三四十年的人生经验,以为那是至高的法则。
从你停止学习、固步自封的那一刻起,两代人的距离只会越来越大。你自以为拥有真知灼见,可以指导他们的人生,然而一切都止步于无能为力。你从未反思,代沟这个东西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你把它当成一种理所当然,把它视为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的嚣张,却从未把问题引向自己。
2
这么说不免有些不近人情。家长是很无辜的,因为从未有人教他们如何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所以,大多数家长所谓的教育,其指导原则只有一项:从众。
大家觉得哪个幼儿园好、哪个小学好,就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进去;大家都报课外辅导班,我的孩子也不能落后,不妨也就一起去;大家都连轴转培养几项课外才艺,我们孩子不学以后怎么跟他们竞争呢?
就这样,从众的压力战胜了一切理智。由于无知和懒惰,家长们用最简单的方式作出了选择,却让孩子背负了最沉重的压力。这是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身边的血淋淋的现实。
一定会有众多的家长用迫不得已来开脱:说得容易!大家都学,你不学怎么能行呢?站着说话不腰疼,当了父母你就知道了!
我从未觉得当父母很容易,恰恰相反,我觉得当父母要比做这些困难地多。
你需要有基于智识的坚韧,保护你的孩子不受过多“迫不得已”的迫害;
你需要战胜自己的虚荣心,理解比起让你骄傲,他们真正的成长要重要得多;
你要在宠爱和教导中平衡,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时收获爱与智慧;
你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确保与孩子交流的纽带不被岁月扯断。代沟只是一种失败,并非是一种规律。
你要有慧眼,识别出孩子的天分所在;你要有柔软的手,轻抚着鼓励孩子去尝试新鲜的事物;你要有广阔的胸怀,包容孩子的错误;你要有智慧,明白错误才是个人成长的唯一机会。
... ...
你不能期望学校、甚至辅导机构能够帮你完成这一切。因为前者的公益性决定了它的低效,老师必然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而后者的商业性决定了它们根本不会考虑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事实上,作为家长,唯一在整个童年都陪伴孩子成长的监护人,我们如此轻易地把培养孩子的义务交付给了学校甚至辅导机构,已经是一种严重的失职。
应当明白,只有家长才有能力给孩子足够的关注,识别他们独特的个性与兴趣,进而在因材施教的道路上长久陪他左右。
说到这里,我建议那些边看电视边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拼命给孩子报辅导班并以迫不得已为理由开脱,一想到孩子要放假就草草把他们打发到各种夏令营去的家长们,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我们真的是为了孩子好?
还是仅仅因为懒惰、害怕、无知、从众,就放弃了为了孩子成长去真正做些努力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