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家不搞个人养老金账户,大家也要多少给自己攒点养老金不是。只是对绝大多数忙于主业的普通人来说,一下面对成千上万的金融产品真是无所适从——A股11月已进入5000家时代、公募基金5月末突破1万只、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今年更新发了2.4万支。保险这儿没统计,保司、经代年底开门红,线上线下全面开花……挑花眼不说,单想看明白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也实在是件痛苦的事。
于是国家帮你打了个小养老资产包,里面产品提前帮你过了遍手,甭管长的短的都贴上养老的标签儿,你就在里面选吧!反正最多就投1万2,国家搭台,银行吆喝——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快快开户,还送50元红包。
当然,真买时不少人还是会犹豫,包括身在各个金融机构的人。我发现一个有趣儿的现象:私募基金经理手中可能年入百万的大客户多吧,于是就拿45%税率说事,说节税好啊,一年省5400元,几十年羊毛不薅白不薅;银行理财子的经理们背的指标多,多个业务多个指标,不解释,直接干,广撒网见人就说,就说有红包;保险公司一线销售懂股票基金的极少,都忙着炒增额终身寿3.5%停售,你问他个人养老金账户,他给你扯基本养老金靠不住……反正各扛各的KPI,能静下来做系统分析的真还是少见。
新瓶装旧酒,理财产品再组合包装,也要看底层资产和逻辑,没有捷径。能站在买方角度,帮客户具体分析单个人、单个家庭到底适不适合买这个1万2,需要既懂银行、又懂基金、还懂保险的通才。这么说来,个人养老账户倒真是块“试金石”呢![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