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咱们班的小昊今天没有去上社团课?”泽泽,气喘吁吁地报告老师。
“他在哪里?”老师吃惊地说。
“在厕所。”
“去把他叫出来?”
“老师他说不出来。”
“可以,你告诉他不出来以后就在厕所里上课。”老师愤怒的回答。
经过老师的一番询问,才知道小昊从开学到现在连续三周都没有上社团课。第一周没上社团课,被学校德育处发现。经过一番教育,第二周平安无事。我认为他已经去上社团课了,第三周又一次犯错误,让我气愤之极。
三年级的学生有如此行动,让我感觉到他确实是胆子太大了。竟敢违反校纪,连续三周不上社团课,每一次他都藏在厕所里。我不断的反问他:“厕所比教室里更香吗?”
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我决定首先和他父母沟通。电话打通,他的父亲得知此事,语气虽温和,但说的一番话让我不可理解。“你每一次都给我们打电话说小昊的不是,回来之后,我们每一次都是狠狠的给他打一顿,给孩子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造成了彼此的不信任。”听完之后我感觉非常纳闷,在内心不断的思索: 难道打一顿就能够解决问题吗?我们的家校沟通真正起到作用了吗?听到小浩爸爸地回答,我明显得感觉到和他爸爸的沟通是失败的。
仔细回想带小昊这半年,小昊的行为习惯不好,学习用品丢三落四,不是忘这就是忘那,家长经常给学校送东西。本想着家长给学生送送东西,嫌麻烦了,就会在每次送孩子时提醒孩子把东西带全,谁知这样也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
本想着孩子犯了错误,利用家校沟通,让孩子和家长再选择一个社团,让孩子社团课时间进入教室,不仅安全得到保障,还能学到知识技能,没想到还落家长一顿埋怨。
小昊到现在还是习惯差、不会听讲,看来,家校沟通行不通了,再接下来的时间里只有通过班级管理,同伴互助,老师引领来改变他的各种行为了。
教育是一场慢的旅行,找到适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最好办法,还需要细心、耐心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