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恺
说到砍柴,你可能会想起“砍柴学院”或者是简书上最红的作者之一李砍柴老师,他带着一帮热爱文字的同学在写作这条路上砥砺前进,让希望与梦想照亮了现实……
曾读过学院同学分享的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提到写作要注意“起、承、转、合”的的应用,文章才趋于完美!
这让我想起宋丹丹讲的段子来:要把大象放到冰箱里要分三步,第一步打开冰箱;第二步把大象放到冰箱里;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如果再谈一谈把大象放到冰箱里的感受(第四步)不就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了么。
其实,世间事物多半都是相通的,下面就为你讲一讲我们砍柴的事!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了第一位,足见柴火对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重要。虽然现在人们多半都用上了电和煤气,但在我们老家还是有人用柴火来烧水做饭!
记得以前,每年秋收之后的日子,都是砍柴的大好时节,每逢晴天,大家最忙的事就是砍柴了,以备过冬和来年之用!
每到星期天或放寒假的时候,就被爸妈“威逼”或“诱骗”着去砍柴(说不去过年时不帮我买烟花爆竹),于是才会约一两个伙伴或者随着大人们上山砍柴。
砍柴的第一步,不说你也可能猜到了,那就是“磨刀”!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话说得容易,但是真正磨起刀来可是个技术活,自己磨半天可能也磨不利,老爸将柴刀在磨刀石上划拉一会儿,柴刀就锋利很多!
那时每家每户家里都有好几把柴刀,一般都配有专制的刀壳,把磨好的刀放入壳里,将其系于腰间,然后就屁颠屁颠的跟大人出发了!秋冬清晨的凉风吹在脸上让人精神抖擞,路边清莹的露珠挂在枯黄的草尖,显得特别晶莹夺目!
经过两三里路跋涉,终于来到砍柴的山脚下,然后大伙儿分头中着自己认定的“目标”披荆斩棘,砍出一条柴路来!由于人们每年都要上山砍柴。
山上的杂木仿佛知道我们要来砍取他们似的,往往都隐藏到荆棘杂草丛生的旮旯里,或者长到悬崖或石壁边,要想斩获他们,不仅要勇敢,还要小心,不然很容易被荆棘或野草划伤,甚至摔伤!(村里以前就有人因砍柴时坠崖不治丢了性命)
经过一番“战斗”,斩获的柴火也有几小推(够扛了),太阳公公也悄然爬到头顶,这时就就得将柴火搬到山脚或比较平坦的地方,将其整理捆扎成扛。
在俺们这里,婶婶或姐姐们去砍柴,多半要带上一根专用挑柴火的扁担,因为她们多在靠近山脚的地方砍柴,柴火相对要细小,约和自己一般高,把砍到的捆作两捆,然后挑回家!
而大老爷们去砍柴,就喜欢爬到高处,砍到的柴火比较粗长,(大多也就有柴刀把那么粗)一般就绑扎成一捆,然后扛回家,大人们一扛柴火都在一百斤左右,捆绑的时候要认真码放成底部宽,上方逐渐窄的三角形柴火堆,最上面放一根最粗的作“肩”。这样捆扎好的柴火才“好扛”。
你可别小看绑柴火这道工序,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砍柴的关键就在绑柴火上!绑得好你扛起就不那么费劲,要是胡乱捆绑一通,保准你走不了百十米,你的肩膀就痛的让你不得不撂下柴火歇一会儿!
初次砍柴的我,绑柴火水平肯定很烂,砍柴辛苦,扛柴火更辛苦,不知歇了多少次才把柴火扛回到家里!
不过,砍柴虽然辛苦,但看着自己从山上讨回来的战果,还是别有一番“成就”在心头的!也因此更能领会老爸的那句口头禅:
“近河不要乱用水,近山不可枉烧柴”
虽然乡下的水或者柴火不须要花钱买,但要将其取回来也是很不容易的,真是不当家不知菜米贵,不砍柴不知砍柴苦!
现今人们的生活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依赖砍柴来维系,多是用上了电或者煤气。虽然用电做饭、烧水很方便。
但是所要付出的代价依旧不比过去少。据有关部门统计,我们所用的电百分之七八十是用煤电,而每年死于煤矿事故的多达上千人,可以说我们用的电其实是用许多鲜活的生命换来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用电莫忘挖矿工!真心祝愿那些为我们“砍柴”的煤炭工人能够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