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不要说每年发生了多少变化,其实每天发生的变化都足以和几个世纪之前每年发生的变化相媲美。
我常常想,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这么悲催,赶上了一个变化这么快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如果我们不努力地学习新东西,了解世界发展的最新态势,分分钟我们都在成为落伍的人。
但有时候我又十分感叹,我们是多么荣幸,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就像正在破茧的蝴蝶,分分钟挣脱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
这提醒我们,提醒这个时代中想要做点什么的人们——新的时代来了,我们该去探索新活法了。
这个话题太大了,咱们先从一个人说起。就是弘毅士推荐的好书《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作者——李笑来。
他父亲是某大学俄语系主任,算是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庭环境的熏陶再加上后天的勤奋努力,让他有了很好的英语功底。
后来一个暑假,他偶然地学到了计算机编程,在那个时代算是触碰Basic语言比较早的一群人。
他本科学的是会计学,大学毕业之后做了销售,他在书中很少提到自己做推销的经历,可以推测,这一行他干得并不好。
后来他进入新东方担任英语老师。在学生间的口碑很好。
在新东方讲课期间,他写了一本书——《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销量非常不错,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本书最独特的地方是它通过计算机统计了大量TOEFL考试文章中单次的频率,这和他早些时候学到的编程语言是分不开的。
后来他离开新东方,干过许多事情,写书,开公司,参与互联网创于,做天使投资人,再次创业。。。。。。
不夸张地说,就算他天天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每年的净收益少说有30万。(他组建的交流讨论收费群,每人每年2777元,已经有300多人加入,再加上出书的版税,30万是保守估计)
他可以说是现代知识分子中将知识变现的典范。给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们带来了对新活法的思考。
第一步,他完成了知识的积累。
可以看出,他精通英语,编程学的不赖,从他的书中也可以看出,他还精通概率论、统计学等一些专业知识,从他书中引用的名言也可以看出,他读过的书要比普通人多很多。他的微信公众号叫学习学习再学习,他的名言是:人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
可以说他积累到了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牢固的地基,不论之后要建多高的楼,也不会因为基础没打牢而倒塌。
你可能会说,现在有那么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他们不比他掌握更多的知识吗?
第二步,他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获取了知识,却没有走在高校教育系统混个职位慢慢往上爬的路,而是将这些知识变现,将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没有把知识当做一种身份证明。
这种做法承担了在体制之外生活的不安,却省去了在体制中排资论辈的时间。
赚到了第一桶金,有了一点名声,他的第三步就变得更加稳健——广泛实践。
学到了什么知识,就去做哪个行业,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走。知识的积累,再加上第一桶金解决了后顾之忧,后面的路就宽广许多了。
从他的事例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几个新时代的新活法。
知识、技能可以不再是排资论辈的手段,它的变现能力正逐步增强。
在古代,获得知识之后只能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社会的认可。现在则不同,只要有真才实学,很多途径都能将自己推销出去。比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海关员工,在明史学界没有什么地位,但他就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文字功底赚到了钱,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认可。
专业之间的壁垒正在逐渐被推倒。
在以前,如果你不是科班出身,很难在这个专业有所作为,很难在这个领域受到认可。在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多的创业公司唯才是举,只要你精通这个领域的知识,很多初创公司不会像体制之内的大公司那样较真,一定要招一个科班的硕士博士,你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个体的力量正在逐步增强,自由职业者更加可能。
打开你的手机,微信,微博,今日头条,QQ空间,内涵段子。。。。。。每个人都变成了作者,每个人都可以发声。自媒体的潮流让新闻不再局限于报纸上静态的、权威的文字,转而变得即时、随意。O2O让服务对接到每个个体。P2P也是让个体和个体之间发生联系。个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去积累知识吧,去赚第一桶金吧,去将你的知识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吧,在这个新时代,试试新活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