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本书最早来是妈妈逼我看的,是本九成新的新书,听妈妈说是她这两年买的,不知她自己有没有看完。反正似乎是初中时的假期,妈妈把这本书放到我眼前,让我好好看下。当时只是稍能体会下妈妈作为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上的关心,怕我在假期里把心玩野了,整天就知道痴迷于电视里的各种节目,《海绵宝宝》都能看到夜里一点去,殊不知妈妈在背后对我真正的良苦用心。
虽说初中时家里就放着妈妈买的大致原版的《红楼梦》,但刚开始翻阅还是在高中。好像是在高中的选修课本里,有一篇黛玉葬花的情节选段。我也是常把心事藏在心底的,有时候藏得深的自己都感觉似真似假的,纵然心底里有无数话要讲,有很多感情还没表达出来,按耐住的许多情就像黛玉对宝玉的情一般,似有千万重,却忌于种种内心尚还难捱的痛楚,宁肯焚尽了它,一点碎片也不可幻化于世间,要想消解极大的痛楚,忘不了,便要学会好好隐藏起来。可趁着自习时间闲看的这节黛玉葬花,却引出了我的许多泪。“质本洁来还洁去”,多么纯洁无辜的女孩啊,娇弱的身躯承受着双亲尽失的悲戚,孤傲的才华却只能攀依在外祖母的荫庇之下。喜悦的人会因各种原因欢喜,悲伤的理由却大致相似。始读红楼梦是在尚且懂事自知的年纪,捧读之后方觉其中精妙难解。囫囵吞枣地读了半本,前前后后也大致翻阅了一下,还觉不够,便看了几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直至高三那年,高考逼近,自此再无闲心可专注在真正的文学上,偶尔看的一些书只是为了消遣刺激。直到现在,临近毕业的这一年,心静下来了许多,方才真正先一品《白先勇细读红楼梦》,试图从《台北人》的作者眼中、经历中、眼界中领略红楼一梦的惊叹之处。看完后对人物主线关系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但真正从《红楼梦》中获得文学层面更高的领悟还需仔细的翻读原著。但即将踏入双十年华的我,此时仔细回想,其实《红楼梦》对我的影响渗透了整个青春期。
从来我就知道我所想要的爱情就是如此惺惺相惜,心灵相通,我所爱的人就是这么有灵性、可爱又赤诚,我所追求的事,它的根源必不带一丝尘污。曹雪芹笔下客观不带一丝批判的众生万相,和大观园里纯挚性灵的女子们,就是我妄图克己的态度和原则。《红楼梦》于我就似一盏明镜,即使未曾细读,耳熟能详的小故事都能在人心间刻下为人处世的表章气度。大观园就是我心中的人间乐园,即便最浅层的感受大观园盛时的欢乐,人物的情绪变化,都能让我感到人间至灵至幻处所孕育的气魄灵感是可以跨越时间去触摸感受的。性灵者,始能读懂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