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和一致读书笔记20条:
1,每个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做了某个选择,哪怕是错的,也会用一些理由说服自己。
言行不一的人,会被看作是表里不一,甚至精神有毛病的人。
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个逻辑性、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
2,言行一致为穿越复杂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一条途径,主要拿定了主意,死脑筋坚持到底,我们就不用费力再去苦苦思考这件事了。
3,下意识地保持一致是逃避思考的盔甲,这种一致性倾向就是一座金矿。
各行各业的顺从专家都会用这样的策略来对付我们:诱使我们采取某种行动或作出某种表态,而后通过我们内心保持一致的压力逼迫我们顺从。
4,慈善组织在电话联系时先装作不经意的问“最近过的怎么样”,人们往往回答“还行吧”或者“还可以吧”,该组织就会继续说“你过的挺好,但是很多贫困失学儿童过的不好,请你为他们捐款”。
5,对销售人员来说,就要从一笔小生意开始,最终拉到大生意,甚至前面的小生意都可以放弃利润。
做人也是一样,最重要的是建立承诺,一旦承诺建立,事件的进展往往会更加顺利。
6,在接受琐碎请求时务必小心谨慎,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
他不光能提高我们对分量更大的类似请求的顺从度,还能使我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关的事情。
很多人也会借助一个小承诺,来试图使得承诺者完成更大的任务。
7,要让承诺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它们得是当事人积极地、公开地、经过一番努力后自由选择的。
8,书面的承诺能让人做出更深入的一致性行为。其原因在于:
a,它形成了一个行为已经发生的物证。
b,书面自白可以拿给其他人看。
周围的人认为我们什么样,对我们的自我认知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
9,个人承诺是预防客户撕毁合同的一种重要心理机制。
书面承诺由于比口头承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
10,费尽周折才得到某样东西的人,比轻轻松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
复杂而艰难的进入某个团体的入会仪式,能够提高团队成员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能极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生存概率,新兵训练就是如此。
11,一旦人们通过诱导,采用了能够改变自我形象的理念,即使脱离了当前环境,这种改变也能够发挥出持久的作用。
例如,倘若我们为对手设置一些繁琐手续,而对手为了获得利益,将这些手续一一完成,即使到了最后,原本的利益有所更改,哪怕变成了吃亏,对手也会欣然接受。
12,先给人一个甜头,诱使人作出有利的购买决定。
而后,等决定作好了,交易却没有最终拍板,卖方巧妙地取消最初的甜头之后,买方还会坚持最初的决定。
个人承诺能建立起一套自圆其说的系统,能为最初的承诺找到新的理由。
13,尽管保持一致一般而言是好的,甚至十分关键,我们也必须避免愚蠢的死脑筋。
要知道,顽固地保持一致简直荒谬透顶。
14,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依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这一原理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因为“别人都在做的事情肯定错不了”。
15,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或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但是,在审视他人反应、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视一点:其他人有可能也在寻找社会证据,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目击者较多的情况下,更难出现见义勇为的事迹。
16,混乱、人口众多、相识度低是易发生“多元无知”的三种因素。
旁观者没能帮忙,并不是因为他们冷血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确定。
17,当自己成为“多元无知”的受害者时,需要紧急救助,首先就是让周围人注意到自己的情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
例如,指定人群中的某个人,比如那位穿着西装的高个子先生,对,说的就是你。说明自己遇到的险情,要求他用手机报警或叫救护车。
18,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
19,维特效应指的是:陷入困境的人会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动,来决定自己会怎么做。
例如报纸上一则自杀报道,往往会造成读者群体中类似人群的自杀行为。
20,戏院、电视节目中的“捧场观众”,幽默情景剧中的“罐头笑声”,买东西时候的托儿,都可以用社会认同的原理来解释。
面对明显是伪造的社会证据,我们只要多保持一点警惕感,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