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迎来大范围降温……“六点一到,我慵懒地起床,习惯性地打开pad听晨间新闻。又是寒冷的一天,可屋外明明阳光明媚。
“嘿,有敬业福吗?我就缺这一张了!”昨天,似乎朋友圈的所有人都在为集福而打开了话匣子,甚至是多年未见的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纷纷发来消息求助。有意思的是,我也被拉进了一个群里,只为了集福。由于对某宝此次活动的好奇,我也顺势开启了集福活动。过半,我才意识到,这是要过年了呀。可是,我们的年味去哪儿了呐?
还记得,你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吗?
我记得小时候,母亲会在除夕前一天采购全所有的食材,亲自杀鸡杀鸭,将笋干、黑木耳提前泡在水中,做好一切准备工序。除夕那天一大早,母亲便已在厨房忙活了起来,而当我嗷嗷喊着肚子饿而不得不起床的时候,厨房早就烟雾缭绕,好似仙境一般。
红烧肉正在大铁锅里噗噗滋着油、大闸蟹在蒸锅里安安静静地红着脸、灶台下的火堆里榆树枝正悠悠地飘出大自然的香气……小小的厨房,在这一刻成了美食的天堂,如果我带你进入这间屋子,你一定会倍感温暖和幸福。这样的厨房也正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因为只有在那几天,我才能肆意地在母亲脚边转悠,不停地问东问西,而小屁孩儿的那点心思早就被母亲猜透。不一会儿,一碗盛着红烧肉、茶叶蛋、大明虾的饭碗便出现在了我眼前。母亲企图用这碗丰盛的食物堵上我喋喋不休的嘴,当然,岂止一碗就能打发我?吃饱了的我,依旧喋喋不休,唱着歌儿和母亲嘎三胡。
中午左右,母亲基本已将所有菜都装盘,鸡、鸭、鱼、虾、猪蹄、五花肉、羊肉、牛肉等至10样。12点左右,所有菜摆上前厅那张充满年代感的八仙桌,围着桌边放着三把长椅,正对着南大门放上两个烛台,八仙桌的三边各摆上12只酒盅和12副筷子,每只酒盅里斟上一点白酒,点上烛台,祭祖便开始了。而我和母亲便坐在角落折纸钱,时不时地母亲嘴里还振振有词,说是在和祖先们祈愿,希望新的一年全家人平平安安,万事顺心。平日里从不信奉任何神明的我,在此时,却是我一年中最虔诚的时候,也学着母亲在心里默默祈愿。
酒过三巡,大概也就到了3点左右,空纸箱早已被我们折的“金元宝”填满,此时,母亲就会让我把菜都端回厨房,接下来是我又喜欢又皱眉的环节----烧纸钱。母亲会拿出两个“老古董”,我也不知这两只家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家里的,只知道它们比我年龄还大,满身漆黑,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母亲把纸钱点燃后扔进“老古董”中,我们一人负责一只,开始烧“钱”祭祖。看着自己辛苦折了一下午的”艺术品“瞬间化为灰烬,不知为何,竟也不觉得可惜,反而内心充满了敬畏之情。此时也是可以和祖先说些悄悄话的,据说这样的许愿是最为灵验的。
母亲说”金元宝“烧得越多,祖先们才会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富足快乐,我们在这边也可以风调雨顺。但是五分钟后,前厅里便弥漫着刺鼻的黑烟,因为大门只能敞开一条缝,所以烟雾散不走,而此时我早已投降,流着眼泪鼻涕,嚷嚷着“受不了”,便径直跑到屋外去玩耍了。而母亲则会虔诚地坚持到最后,待那两个“老古董”里的火苗完全熄灭,再双手合十跪下磕三个头,这祭祖才算结束。
这便是我记忆中的年味儿,每一种气味都是那么令人记忆深刻,每每回想起来,好似就在昨天。从记事起,每年除夕我都会陪着母亲做这些事,一样不落,随后,整个家族的人便会陆陆续续赶来,一起围坐在圆桌边吃年夜饭。夜幕降临时,绚烂的烟花、喜气的红包、满桌的麻将……伴随着欢快的笑声,一起跨过这不平凡的一夜。
那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那厨房的蜘蛛网越结越多,那八仙桌上积了一层又一层的灰,那屋里的人越来越少……曾经那只够得到灶台边沿的小孩儿,如今也已长大。
如今的家中,敞亮干净的厨房只能站得下一个人,整个家中,也只有电视里的小人儿在说着话。我开始初踏入社会,不再像上学时期那样早早放假。爸妈的工作也越来越忙,几乎都是在除夕那天才放假,于是便没有了时间去菜场采购那每年都不变的食材,为了方便,不知从何时起,整鸡整鸭猪蹄开始直接在熟食店购买,需要自己烧的,也只有两盘五分钟就能出锅的菜,以前需要用土灶台烧一下午的红烧肉,也不知从何时起,在这干净敞亮的欧式厨房中用高压锅竟能在半小时内搞定。
原来,一切从简了。
但斟酒、烧纸钱、坟头扫墓依旧没变,只是我们这一家三口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家族聚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一年忙到头,大家都只想窝在温暖的被窝玩手机抢红包集福字。也不知从何时起,大街小巷挂满了“禁放烟花爆竹”的大字标语,人们一边在朋友圈抱怨着年味没有了,一边又在群聊里乐此不疲地抢着一毛钱的红包。
这社会发展真是快啊,快到一不留神,那混合着各种食物的年味儿,散了。
“今天是中国的小年,让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庆祝的?”我瞥了一眼时间,呀!上班又要迟到了!随手合上pad,抓起外套顶着寒风匆忙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