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则消息:【女生扶老太被讹 反捐助其千元】安徽舒城初三女生小何骑电动车上学,见一老太摔倒忙上前搀扶,不料老人一口咬定是小何撞了她,交警反复勘查,得知是老人不慎自己摔倒,终还小何清白。老人伤愈出院时,小何不计前嫌,带着家人向这位经济困难的老人捐款千元。
对于小姑娘的做法,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网友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我喜欢和善睿智的老人,目光十分有神,也懂得照顾自己。倚老卖老就不可爱了,为老不尊简直可恶。小姑娘能以德报怨实属难得,应当给她点个赞。
持反对意见的人当然也可以站稳脚跟,《论语·宪问》中早有记载: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当初第一次看到这段话时,心中豁然开朗,原来不必凡事充好人呀,连孔夫子都这么说。是啊,为什么我一定要忍气吞声,为什么我要那么懂事,为什么我不能同他们一般见识,为什么我不能斤斤计较?
或许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心里话。
但是,如今我并不那么坚持了。
《弟子规》云:“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老人的确做得不对,且算得错上加错。可是,对方错了,就一定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吗?有没有更好的法子?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女未婚生子,相好的男子怕女方父亲责难,逃至外地。女子想到父亲平日最敬重一位禅师,想来应该不会起大冲突,便谎称孩子是与那位禅师所生。父亲怒极,上山将禅师痛打一顿,并将孩子交由禅师抚养。一年后,那位相好回到村子,二人商量这样做太对不起禅师,于是决定澄清事实。真相大白后,一家人上山向禅师忏悔,并要求带回孩子。冰释前嫌,禅师十分平静地说,真相既已明了,你们把孩子带回去好好抚养吧。
面对误解,禅师并没有驳辩,只是默默地抚养小孩。问心无愧,不计较是非。宠辱皆忘,大概就是这样。但不是人人都有禅师那样云淡风轻的修为吧。
医古文课上,老师曾讲:“与乐曰慈,拔苦曰悲,此之谓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此之谓大慈大悲。”意思是,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无缘大慈,虽是无缘众生,但是也发大慈心,以种种方便令种善根,而救渡之。同体大悲,指观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一体,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
说到底,施恩不图报,心里有自己、也有别人,就是弟子规王老师说的“仁”了。
老师教导我们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救助人畜无害的陌生人或许不难,可是如果像小何一样遇到中伤与诬陷自己的人,弟子又该怎么做呢?
“我欲仁,斯仁至矣。”小姑娘的做法确实能暖化一大片玻璃心。但夫子的教导也值得借鉴,在不是大同的社会里,规矩不能坏。 良心这东西,仅仅只受自我道德约束,却是最最经不起考量的。 人不能总是寄希望于他人的善意与包容。在这世上,负责心疼你的人,仅是父母而已。
明代裴一中在《言医》序里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不可为医,这仅是对医者的要求,那么其他人呢?人人如此,早就天下太平了。许多人并没有这样的认识,精于权谋不留底线的人不搞破坏就阿弥陀佛了,让其大发慈悲心,恐怕并不容易。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
行走世间,多为妖怪,仅是凡人一枚,也该克己复礼,不给他人添麻烦。真有人业力深重,不遭业报不罢休的,也随你。(文/何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