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出差深圳,读了《少有人走的路》,虽然书名是这么说的,但我却觉得这是每个人都迟早要走的必经之路。当然,可能也有人不会走此类道路吧,但至少我周围的朋友,多多少少都走过这条路,因为这条路,又叫做心智成熟之路。
书主要讲了4个大事情:自律,爱,宗教及神秘力量
其实这几件事转换到我自己的语言就是:
行为管理,感情管理及信仰和认知管理。
来mark一下书里有价值的观点吧:
关于自律
其实自律是种行为也是种态度。自律这事这两年被翻炒的很火。尤其是Kepp把“自律给我自由”作为它的广告语、Slogan后。甚至还有不少大号的热点文章,标题就是“那些长期自律的人后来都过的怎样了?”就好像一个人要是不自律就过不好美好生活的感觉。即自律的人不一定真的就能成为人生赢家,但是不自律的人一定很难有好运气(类似有钱不一定开心,但是没钱一定容易伤心)。但我理解人类的千年发展史,只有到了近代互联网时代后,自律才真的被这么多次的安利出来,确实,它在现代社会可能有积极成效。但在此之前,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偶然性因素太多,必然性因素相对较少。而自律的被多次提及或许也是源于信息爆发后,现代人生活、工作、思考模式不得不调整的大环境下吧。甚至有时候我感觉,它跟金钱的启示作用有些许类似。因为自律能够有效降低现代人的精神焦虑和行为偏差。这就是后面提到的书中的一些价值主张。
记录一下书里给的几个点比较有价值的主张:
一、自律能促使人在态度和行为上有所改变,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人生疾苦。
因为自律可以产生积极的正向推进能量,即通过【我想、我计划做XX】---【我去认真并坚持做了XX】---【我获得了做XX后的直接和间接收效(如内心满足、如与预期相近的事件结果)】这一认知-态度-行为上的主观能动性,推进了事情的按期发展,当自律的事情做多了后,通过累积正向效果,导致人在更大程度上信任了自己,累积了好结果,因此令人可以淡化世间疾苦带来的不幸福感,必经人生本来就是苦的啊。
二、要使人自律,核心是找到自我、找到自尊自爱的感觉。
只有在内心对自己更为欣赏、认可、并愿意接纳自己,爱自己,自律才会真的成为生活态度和方法。即先有意识上的改变,才可能有行为上的调整。比如人在失恋、受到重大挫折的时候,意识崩塌之时,多半都会有很多无法自律甚至自知的行为,这就是因为在那个时间点里,我们因为感情上的巨大受伤害,而无法找到自我,自尊自爱的状态缺失所导致。当然也有失恋时候发了疯一样的健身,连续多日的重复同一行为,但这并不是爱的自律使然,而是另外一种意念在使然,即执念。执念也会促成自律。这一点我认为也是可以补充的。
三,自律的四大原则:推迟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这四点基本就是关于自律的主要描述了。建议直接看书。
关于爱
真正的爱是:自我选择+自我完善。
本质上爱是自我扩充而非自我牺牲,是一种自我决定与选择,而非单纯的感觉,因此爱需要努力+勇气+行动。培养一些属于自己的特殊癖好,会产生一种自我尊重和爱护的感受,因此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方法。爱是一定需要体现出来的,包括关注、倾听、沟通、简单的说就是,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依赖性不等于爱,过分依赖多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一种延续。
关于宗教和奇异力量
科学本质上也是一种宗教,这是一个我以前没有思考过的观点,很有趣。但如果我们定义宗教是一种对待生活和生存的方法,这就很好理解了。因为科学本身也是一种对待生活和生存的方法。但不论是近代的科学,还是传自古代的宗教。都需要我们本身先定位自身,有属于自己理解和体会到的世界观,这才能更好的理解科学和宗教,否则我们不过是在过被人指导、被人定义的二手人生。只要你所信仰的东西不伤及他人,能让自己的内在不断完善圆满,不论宗教还是科学,对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而言,都不过是一种对待短暂生命的方式。不必纠结太多形式和定义。
生活里确实每天都有一些在个体看来是奇异的事件在发生,有的人遇得到有的人遇不到,但我常想,如果把每个个体小奇异事件放到大社会的上帝视角下,就都是彼此相连,甚至还能通过科学初步解释的概率性事件了。当然不论是什么样的奇异事件,在未来的未来,总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有所阐释,只不过就是我们现在无法知晓罢了。有好的我们接受,没好的我们也担着。
虽然书名叫做《少有人走的路》,但面对我们国家高速运转、日益飞奔的社会发展节奏,就算是在三线小城镇,自律、爱、信仰这类问题,也只会更早的出现在每个人的成长路上,汇聚人类思辨过程的心智成熟之路,也必然会成为了每个现代人都要走的必经之路,不论是现在还是在未来,要走的人都不会少。so,早走总比晚走好啊!
PS:推荐多次阅读,里面的一个个小案例,读着还是蛮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