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是乡下人最容易获得的肉类,不管什么场合,什么时间,总能找到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为自己的餐桌加点肉。
大冬天下霜冻,鱼儿被冻僵游不快,伸手捉鱼;发虾潮时拿簸箕网兜去捞虾;水库关闸时到小溪去舀水抓鱼;干塘时到池塘里摸钻进泥浆里的塘虱、黄蟮;发大水时用笼子到鱼儿必经之路装鱼;带上钓具到野外去钓上几尾鱼;还有可以设置陷井引诱鱼……花样繁多。
(一)活捉冻鱼
我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口大鱼塘。
有一年冬天,气温很低,在上学的路上,路过那口鱼塘时,我们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鱼儿全都浮到水面上来了,而且游得很慢,但手就可以捉住,毫不费力。远一点的,可以用条木棍砸晕。于是我和弟弟堂弟们,放下书包,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捉靠在池塘边上的鱼。捉到之后,就扔到水塘边上的田边,挖个坑,然后找个塑料袋,装点水,把鱼放到坑里,再用大泥块把坑藏起来。然后就上学去,放学回来,翻开大泥块一看,哇,太好了,鱼还在,死了几条。但是没关系,天气这么冷,鱼不会这么快变坏的。于是全都兴高采烈地提前鱼,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妈妈问我,鱼是哪里来的,我如实说了,妈妈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笑容。在乡下,如果不是使用渔具到别人家的鱼塘里抓鱼,你能抓到鱼,主人家是不会过问的。像这样的突发情况,几年一遇。
这些鱼吃起来味道都特别好,因为它们是吃草和猪粪长大的。池塘主会向附近的村民收野草之类的,丢进池塘里,拿根长棍子插进池塘底,定住那一捆捆的草,喂鱼。那时的鱼,有一种鲜甜的味道。不像现在的鱼,全是吃饲料,腥得不得了。妈妈也带我们去割过村边的野草,野花,1分钱一斤,一百斤才能卖一块钱。现在想起来,那些赚来的钱,花的时候都特别有成就感。
我们料到,这样的天气准会冻死很多鱼。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几天,那鱼就死了一大片,浮在池塘水面上,那臭气能熏到几公里远,我们那几天路过池塘都是捂着鼻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过去的。因为大家的鱼都冻死了,想卖也卖不了这么多。最后沦落到几分钱一斤,老板都不想捞,直接让它死在池塘里了。那一年的渔民,损失惨重。在所有的鱼里面,罗非鱼最不扛冻,死的鱼里面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它们,鲮鱼好一些,草鱼和鲩鱼再好一些,杂鱼一条也没见着。由此可见,经过大自然竞争后存活下来的品种,都是生命力最顽强的,相反,那些被我们人类驯服了的品种,在大自然面前,都比较脆弱。
(二)钓鱼
村子附近,有好多野塘,就是没有人养的那种,因为面积不大,又与周围有无数的小溪相连,养鱼会跑得一条不剩,于是就变成了野塘。周末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就会约一起去钓鱼。
钓鱼杆可不像城里人买的那样,复杂,我们的钓鱼杆都是自己做的,到镇上渔具店那买,几毛钱一个钓头,钓大鱼的5毛,钓小鱼的3毛2毛就可以买到,然后再买点坚韧一点的钓鱼线,回家到后面自家的竹子砍一条手指粗的枝,绑好两端,再到有砖块的地方,搬两下砖块,找蚯蚓。手要快,如果手不够快,蚯蚓一下子就缩回洞里去了,常常只能抓到半截蚯蚓。蚯蚓自带腥味,是极好的鱼饵,城里人喜欢用面粉香油什么的拌成鱼饵,我觉得那个太麻烦了,一丢下水没几分钟就散掉了。蚯蚓则不同,可以一直附在钓钩上。
来到水边,给钓钩装上蚯蚓,再绑一小段野草叶子当水浮子,然后丢到水里,开始静静等待。刚开始那会,每个人都是比较有耐心的,神情严肃,因为怕鱼儿受惊,所以我们都不说话。如果碰上鱼儿出去觅食的时间,很快就能钓到鱼。鱼儿一般早上和下午一两点钟出去觅食。每次,看到水浮子动了的时候,就像捡到宝一样高兴,因为那代表着,有鱼儿来咬钩了。鱼儿都学聪明了,它们不会一下子就猛吞,而是有几次试探,先是小口的咬一口,立刻跑到一边去,看看会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如果没有,那么就会再试一次,第三次,就会一大口吞下去了。所以,钓鱼其实是和鱼儿在玩心理战。刚开始学习钓鱼的小伙伴,都会犯这样的错误,过早拉起钓杆,把鱼儿吓跑了。
钓到的鱼一般都是小鱼,不知道这是不是像《自然之道》里的龟群一样,这是它们的生存之道呢?偶尔会有大鱼,也许是饿了好多天的吧,上来就直接一大口把鱼饵吞下去,然后我们就会看到,浮子直接大力沉下去,一点试探也没有。当磁上这样的情况时,说明,今天要走运了,碰上一条笨鱼了。每当钓上来一条土塘虱,我们都会高兴好久。因为塘虱是我们能捉到的最有价值的鱼,卖给小贩能有十块钱一斤,那时猪肉才卖三块一斤呢。它比猪肉贵三倍,所以,钓到塘虱一般都会拿去卖掉,然后买猪肉吃。
(三)晚归
每次,当我们提着装得满满的小水桶回家时,就像一队打了胜仗的士兵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