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是唐老头设计心理学四部曲的第一步,其他三部分别是《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设计》、《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作为一本为设计师和对设计感兴趣的人量身定做的设计入门工具包,唐纳德·诺曼先生从日常用品的设计角度入手,深入剖析了设计中与人相关的心理学原理,以及对应的设计原则。本书案例丰富生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设计心理学中抽象的概念,并提高对优秀设计和糟糕设计的分辨别力,更好体会优秀设计背后隐藏的设计思考。
背景知识:关于作者
唐纳德·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1935年12月25日-),为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计算机工程师、工业设计家,认知科学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关注人类社会学、行为学的研究。代表作有《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等。——百度百科
诺曼博士年轻的时候是个超级大学霸,履历杠杠给力,念的学校都是名校,MIT本科,宾大硕博,哈佛博士后...除此以外,他还建立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认知科学系并担任系主任(自己建个系当主任,真是任性)
看照片的唐博士是个灰常和蔼可亲的小老头,可是他的职业生涯可相当有传奇性。他早年从计算机硕士转型攻读心理学博士,唐博士给出的理由竟然是“计算机用于研究人类比研究机器更有用”。在上世纪80年代,唐博士就带着一帮小弟开始研究起认知科学(一个新兴学科),还成立了一个认知实验室,这些研究成果为他后来的代表作《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唐老头认为“一个良好开发的产品,应该同时满足其心灵和思想的感受,能够让用户拥有愉悦的感觉去欣赏、使用和拥有它”,他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是对后来的公司,比如Apple等启发巨大(唐老头曾任苹果公司先进技术部副总裁)。对了,他还和可用性领域的另一个大牛Nielsen一起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尼尔森-诺曼集团,专门为企业设计以人为本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咨询。真是个既有学术见地又有商业头脑的传奇人物,我的眼睛不禁闪烁着bling bling崇拜的目光....
Part 2:本书组织思路与核心干货
组织思路: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其中前五章内容与设计心理学直接相关,具体介绍了与用户心理和行为相关的特征,如认知、行为、情感、记忆、差错等,并介绍与之相应的设计原则。第六章介绍设计思维,主要是一些实际项目开展中的经验。第七章内容则阐释了作者对未来设计的看法。本书第一章中介绍的“交互设计基本原则”是整本书的核心灵魂所在,后续内容均在此基础上延伸,值得认真咀嚼。
核心干货:交互设计基本原则(第一章&第二章)、行动七个阶段(第二章)、认知与情感三个层次(第二章)、四种约束因素(第四章)、强制约束行为的三种方式(第四章)、应对差错的设计原则(第五章)、双钻模型(第六章)、以人为本的设计迭代过程(第六章)
1、交互设计原则:
示能(affordance)、意符(signifiers)、映射(mapping)、反馈(feedback)、心智模型(conceptual model)约束(第二章补充 restriction)
2、行动的七个阶段:
目标、计划、确认、执行、感知、诠释、对比
3、认知与情感的三个层次:
本能层(潜意识主导,迅速的)、行为层(潜意识主导,交互设计之本)、反思层(意识主导)
4、四种约束因素:
物理(基于物理规律)、文化(基于文化习俗)、逻辑(基于逻辑匹配)、语义(基于心智模型)
5、强制约束行为的三种方式:
自锁、反锁、互锁
6、应对差错的设计原则:
约束、可撤销、再次确认、系统合理性检查、提示操作信息、及时有效反馈
7、双钻模型(英国设计协会2005):
发现问题(探索&收敛)、解决问题(探索&收敛)
8、以人为本的设计迭代过程:
观察、激发创意、打样、测试、不断重复、关键时间节点评估
Part 3:我对这本书的评价
本书内容绝大多数来自作者过往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虽然一些心理学理论不是很容易理解,但好在案例较多(唐老头在增订版中更新了很多新的设计案例),这些案例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书中比较艰涩的大道理,也可以启发读者去思考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设计品,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本书组织架构有些许跳跃性,章节之间知识点有很多重叠。可能也是作者的例子太多了,讲着讲着就会又回到前面几章的内容中,当然好处就是可以不断强化读者对前面内容的理解。另外,我认为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可以调换一下顺序,因为第三章更偏重脑认知,与第五章的差错关系更紧密,而第四章对约束、可视性、反馈的介绍与前两章介绍的设计原则关系更大。
Part 4:本书对我的启发
这本书我前后读了两遍,有很多有意思的理论或建议值得反复品味,我会把这些收获不断更新在笔记中... 现阶段主要总结以下几点:
1、确定正确的需求
设计思维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就是确定真正的需求,即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发现真实需求实际上比找到解决方案更复杂,更艰巨,离不开对用户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而不是仅仅通过询问,或把自己假想成用户去获得。这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才有回报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项目对时间成本的预算比较紧张,因此设计师需要在项目启动之前就着手研究工作,从而发现有价值的设计点。
2、激发创意与灵感
创意和灵感不会平白无故获得,在项目初期,我们要鼓励尽可能多的idea,不要去限制你的创意,哪怕它看起来有一些不靠谱,因为不靠谱的点子中也会有值得称道的价值。当你觉得实在没有灵感的时候,可以尝试去质疑那些common sense的东西,“看似愚蠢”的问题中也会蕴含深意。
3、留心生活中的设计
如果你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好的设计和糟糕的设计,而对于设计心理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的分析更能言之有理。比如同样是插线板的开关,一个把指示灯放在开关一侧,一个把指示灯放在开关另一侧,我认为放在同侧更好,因为他能更符合【映射】的原则,在黑暗环境下,一侧的信号灯更能快速指导用户找到开关的位置。
4、从瑞士奶酪模型中得到的启发
事故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明辨力,看到事件背后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作为设计师,要在设计中尽量减少用户犯错的几率,特别是对于那些非常重要的系统,冗余设计和多层保护是必要的。每一次事故的背后都值得认真反思,直面问题本身才会在今后最大程度避免出现类似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