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阳光,二是人心。
毕竟是大师,语言和节奏都无可挑剔,可读性很强。文革的确是描述人性的好背景。不忍直视,不忍卒读。
小瞎子、内科主任是那个时代典型的恶人,爷爷则是一个悲剧,他是最会讲道理的人,最后却被绑在了道德的十字架上。
感觉最丰满的角色是老保长,有血有肉,满嘴脏话不讨喜,却又有着最铁骨铮铮的一面。
上校几乎是一个完美的角色,变疯是他的人生分水岭,为人性的展示创造了不同的舞台。他熬过了国军和日军队伍里的高压屈辱,却没能熬过他爱之深切的故土乡亲。
整体说来,《人生海海》里,有明显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影子。
比如,上校身上最大的秘密——肚子上的八个字,跟弗洛伦蒂诺的情人之一养鸽女的遭遇类似;上校对别人称他为“太监”不做辩解,则跟弗洛伦蒂诺通篇的猎艳行为与心态类似。
他不像老保长,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好色,相反地,他从不为他的“太监”之名辩解,因为肚子上的字是他内心最大的隐痛,为了掩藏这个隐痛,他宁可让人们不要去深挖他的过去。就像一个立志从良的妓女,绝不想去展示她的“活儿”有多好,反而会去不遗余力地坐实自己的“性冷淡”。
林阿姨对上校的误解,又是明显的小龙女桥段,但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似乎又是合情合理的。
另外,我还有两个困惑:
一是父亲和上校究竟因何结缘,而且好到令爷爷感到烦恼的地步?毕竟,从前面的铺垫来说,父亲与上校应该比老保长还要亲密,老保长这一层就交代得比较清楚,但父亲这一层,除了一起当学徒,似乎没有别的触发事件。我就脑补为惺惺相惜了。
二是文革时期人们对上校的态度,可能是因为没经历过那个时候,还是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人们对他的态度会发生那么大的转变?当时的形势允许这样公然“拥戴”反派的事存在吗?
最后,个人认为拿川岛芳子来说事似乎有点不妥,毕竟她太有辨识度,而且目前已知的情况都是她是被养父川岛速浪强暴,之后行为乖张,好着男装,而不是像书里说的主动跟养父乱伦。
总之,这是一本最不麦家的书,瑕不掩瑜,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