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游戏视频看到凌晨2点 一觉睡到下午12点半 我的个老天啊 起床洗刷后赶紧 安下心来 背单词 看文章, 然后把最新的 晓松说 看完,没想到 高晓松已经在杭州办了自己的图书馆 有空去杭州玩了一定去参观下。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 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 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我们经常在路上看到一些乞讨的人,可能我们会心生怜悯,马上掏腰包拿出一点钱给他们,希望他们这一顿饭有个着落。或者我们平时会帮助一些失学儿童,希望他们能够读上书,将来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作为佛教徒的可能会供养出家众或上师,因为我们尊敬他们,也因为他们是僧宝。这些都是布施。但是对于菩萨来说,这些是有相的布施。
就好像香港人买马买搅珠六合彩,或者是国内、台湾或新加坡的买数字或福利彩票,我们可以看作是为了公益,可是有多少人真的是把钱投入到里面为了公益呢?都是为了私益。我们认为自己要从中获利,要有一个发财的机会,所以将钱投入到里面去搏一下。一般人输了钱也不会认为这是布施了赛马场的一些草皮或者给福利基金添了资金。这个动机可能容易看出,可是我们平时的一些布施背后的动机可能我们自己也看不出来。为什么去布施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种福田,因为听说或看到经书里面说这样那样的福德或功德很大,所以就希望能够沾上点边。就如我现在长得难看,下辈子想要这幅长相好的话就应该佛前供花。又或者是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很庄严很殊胜,就拼了老命念阿弥陀佛名号,希望快点往生。可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如果经典里面说吃糖能生极乐,那么我们可能也拼命吃糖去了。说白了,我们每每都是以攀缘心来布施来做功德。念佛号的同修如果念到“念而无念、不念而念”这可不得了了,因为连这个攀缘的心都给念掉了,连个“相”也没有了,这才是“实相”。
所以佛陀说到“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这就是不住相布施了。没有这个色身,没有什么庄严不庄严的境缘,布施就布施,也没有什么菩萨在行布施。可是我们往往就做不到。每次供养寺院完了还要在功德本上写上自己的大名,在功德芳名录里面有时还可能因为排名问题和人家不和或有意见,闹得不欢而散。就算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会强调要不放名字的人,其实也是著相了,但是这是著在“不住相”上。有时候弄巧反拙。就如以前已故出家不久的法师妙真师父(即曾饰演林黛玉的前演员俗名陈晓旭),因为是名人关系,希望低调处理出家事宜,一切都非常保密,但是还是因为被知道了反而弄得更多人的猜测和不良传闻。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觉悟的人是非常轻松自在,虽然这不是末学能够体会到的,但是因为任何事上面都不会因为“相”而生烦恼,这已经可以令到生活无限自在。同样道理,布施也是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帅哥美女比较容易得到异性的帮忙,工作起来也比较方便。这就是因为人家于色上住了相。我们自己也可能会有这个倾向。看到美女帅哥就大献殷勤,看到人家长得丑就不予理会。这些都是有偏见有分别的布施,而这些分别就是我们对自我的执著,所以才衍生出对好丑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