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听起来更像小时候吃的彩色条纹牛奶糖。多过「占地22万平方公里,跨越瑞士、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七个国家,平均海拔约3000米的巨型山脉。」
就像不滑雪的人,不理解那弘大的白色群山与顶级的雪场们有多令人趋之若鹜,缘何被认为「全世界滑者的圣地」、「滑过阿尔卑斯的大山才算是成人礼」的存在。
一个人,一块板,倒五六趟交通,到雪山中去。这是我开始滑雪的第二年。
如果你考虑去阿尔卑斯滑雪,我的行程和攻略已整理在本文底部,可跳过碎碎念直接查看
1. 宏大与震撼
法国,三山谷(Les Trois Vallées,世界上最大的滑雪区域),最大的感触是:臣服感。
国内的雪场是光秃秃的山头几条白白的雪道喷了人造雪;日本的雪场是一座小山占地为王,雪道蜿蜒在山脊和森林之中,偶尔从山侧面切下去就是了不起的粉雪诱惑。
但,阿尔卑斯实在是太宏大了。这里是联通一片的巨型山谷,当海拔上升到两千多米,几乎不见树林和其他参照物,陆续的立杆标志着雪道不让人滑丢,任何地方都能是要去的方向。360°被白雪覆盖的群山与视线齐平,你在阿尔卑斯一个小小的怀抱里,车轮和双脚到不了的地方。
从半山滑到途中的一个缆车站,一看app记录没头没尾地走了3公里,这是很多雪场从山顶到山脚的长度。
随便坐上一张吊椅缓缓上升时,扭头只见远处的滑者像山峦间偶然撒上的胡椒粒,看不清雪服的颜色,似乎下一秒就能被吞噬在一片蓝白之间。
183条缆车,合计600公里的雪道,几天的短途造访怎么看得完呢。
哪怕能踏着板子自信跳下最陡峭的悬崖,或是在没有人探过的野雪留下痕迹,山也不可被完全征服,更不会在乎一个滑者的呢喃细语。
不像登山有起点与顶点,滑雪是不断上升-滑降的过程,如果硬要写一篇游记将会接近于流水账而枯燥不已。不滑雪的人费解于不时出现的术语,会滑的人会了解图片文字甚至视频都远不能表达其中的美感与快感。况且与某种不可描述的运动相似,真正抓到爽感顶端的瞬间往往是来不及记录的。
英语中把滑雪的过程称为ride,如同骑马与驾车。在一条悠长的雪道依靠肌肉记忆疾驶,像走与跑那样自然舒适,两侧山影在不断后退,穿过迎面来的风时,品到了用词精妙。
尤其是坡度稍微起来一点时,视线会被遮挡,眼前的路是随着滑行一点一点显露出来的,拆礼物般强烈的新鲜感。
三山谷的地图是一面印着八个区域所有的村镇、缆车和雪道,另一面是具体单个雪场的详情,四面八方几百条黑红蓝绿的线,看一眼就要晕。
第一天我还试图规划滑行的路线,之后就弃疗开始放飞自我。远眺着标杆默默地倒数离终点的距离,滑到一个缆车站,再摊开地图看看接下来要去哪里。不过更多时候是:看看自己这是到了哪条缆车,发现根本找不到……
——算了不找了先上去再说……
于是有了「下来发现只有一条黑道」这样的翻车事件,尤其当时我脚上是一块只磨合了一段小蓝道的燕尾板……😂
意外又私密的瞬间中最想分享的一个,是在Méribel的一处红道,山的一半盖上了阴影,要去的方向隐藏在山谷的尽头。这条路线的大多数人坐到山顶去了葱仁谷,最近的其他滑者是数百米之外的几个小点,只有地上雪板的划痕是人来过的证据。
我只身一人掠过山谷,风声呼啸,却仿佛听到雪山静谧的箴言。
2. Off-Piste
雪场能见百态,进阶的过程就像爬金字塔。缆车上往下望,蓝道分流走了大部队,红道像是少有人走的路。身后的人绕着绿道谨慎地盘山滑,而你孤身从悬崖边缘直接翻下黑道。碰上几条主干道被乌泱乌泱的度假大军霸占时,也依旧能在背山的陡坡找到一片清净的山和些许霍霍粉雪。
而更加自信的人双眼盯着压雪车没有走过的地方。在阿尔卑斯,道外叫做Off-Piste,北美则称为Freeriding,循规蹈矩的雪道怎么能free呢。
不是浅尝辄止家家酒般的小打小闹,而是真正的滑大山。板下可能是如驾云端般的粉雪,也可能是岩石、断崖和冰洞——况且滑道外出事雪场是不负责保险也不赔的。
纵然危机四伏且需要相当的技术,也挡不无数滑者去挑战无痕新雪,做第一个「吸粉」的人。自打尝过这种无限接近飞行的至爽体验,没有一个人不会为之上瘾。阿尔卑斯的勇士又是这般多,晚去的鸟儿只能在前人滑烂的沟壑之间寻找慰藉了。
我在COSONE与葱仁谷的活动里甚至借到了一块免费的粉雪板:去!葱仁谷!不带板!
那是我第一次滑燕尾板。这种尾部分叉,重心靠后的板型在平硬的雪道上极难控制,在道外却不像普通板子那样容易陷入雪中(然后摔个大马趴)。而是轻巧地浮在及膝深的粉雪表面并能做回转,也能完全不掉速度地切入道边再切回道内,带来「热刀切黄油」般的诱惑。一身是粉地滚在雪里,自满地回望漫山划痕也有我的一条。
3. 雪山自然课
在三山谷的第一天下着雪,山顶没有开放,到半山的缆车钻进一片雾霭。头顶脚下四面八方都是白茫茫,可怖的风声夹杂着雪尘从缆车的缝隙间飘进来。滑完一趟,露在头盔外的发尖挂满了霜雪,用手一搓硬邦邦。
那天我在半山甚至经历了一小段迷路。能见度不到五米,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道内还是道外,最近的缆车站有多远,甚至看不清坡度如何哪里有包。雪道的标杆消失了,前后左右不见人影,那五分钟我是极其恐惧的。最后载倒在一片粉雪中,狼狈脱了板爬了好久才找到方向。
第二天老天送了一个蓝鸟日,之后的几个晴天拍到了此行中最好的一些照片。再从三山谷转场到Les 2 Alpex,没有新雪的晴天,结冰的雪坨与滑者一起往下滚,道外的粉雪上盖着冰壳。雪山送你千般面孔,只能顺应,却永远无法凌驾它。
*蓝鸟日(bluebird day):指一夜新雪后的晴天,所有滑雪人梦寐以求的天气。
陡坡、旗门、跳台、野雪……阿尔卑斯太过宏大,光是与山的对话就能引燃任何一个滑者的野心。每次自以为获得了驾驭感时,又能瞬间被推及舒适区的边界。
磕巴巴地在超过35°的陡坡上连续转弯,被起伏的地面颠起来又能迅速夺回控制感,顺畅绕掉前人滑出来的雪包,甚至在道外不摔得那么频繁。不时冒出「我可以」的画外音时,意识到大概是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
4. 一个人的阿尔卑斯
一个人去滑雪,不孤单吗?
大多数时候是不的,不隐忍顺应他人的节奏,也不做拖后腿的猪队友。凭直觉指引方向,凭勇气自我突破。几乎断绝对外联络,制造出极大的疏离感,除了自己,没有人关心你去了哪儿在做什么。
雪山能把任何烦恼小情绪都变成微不足道的笑话再消散掉,继而忘记自己是谁,亦或在对立面: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谁。
在三山谷做硬核滑雪人,啃一个在背包里冻硬的牛角包就当午餐。或者在Les 2 Alpes这样丰富可爱的镇子上悠闲地吃一客汉堡千层面,再来杯啤酒。
除了偶尔瞅一眼滑行的数据外,可以一整天都不看手机,清晨时山的阴影线慢慢下降,黄昏时远山的边缘残留的一点点微光。酒吧的室外座椅生起明火炉,人们坐在酒桶上小酌。月亮上升,群星点亮,天地间只剩自己呼吸的声音。
一个人逛纪念品店,一个人慢悠悠地吃晚餐,再一个人踏着雪散步回到住处去。
这是我开始滑雪的第二年,但严格意义上来算,其实是第三个雪季。
若再问为什么滑雪。现在的我会说,是为了我自己啊。
该如何描述呢?舒适走刃上速度的瞬间,陡坡的挑战,野雪的顺滑,只有红黑道能看到的风景。看再多图文视频,听再多谈天说地,终究是站在山下,总不如投身进去来得通透深刻。相比从前圈外立场冷漠的崇拜与苍白的附和,如今以勇气换经历,渐渐打心眼里读懂了很多之前读不懂的东西。
可是时间快到把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再走到一个起点时,连自己为什么要来都忘记了。
7天200公里,从阿尔卑斯松软的粉雪,到格勒街道尽头扑来的雪山。我也可以走黑道跳雪包滑野雪了,想这样叫道,张口却一片寂静无声。只有将失望、欺骗与背叛一并抛下,然后再把自己放逐到无尽的旅途中去。
篇幅所限,关于法国阿尔卑斯滑雪,我的行程和攻略已整理在公众号「那要牛肚粗面吧」,可回复「阿尔卑斯攻略」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