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展示设计
在大多数情况下,顾客购买商品的场景是这样的:
1、顾客看到招牌,因为感兴趣而进店,这叫:有效流量;
2、商品恰到好处地,进入顾客的视线,这叫:展示设计;
3、顾客拿商品仔细观看,决定是否要购买,这叫:决策时间;
4、 店员发现顾客有点犹豫,于是介绍促销和优惠,这叫:打折促销。
有效流量、展示设计、决策时间和打折促销,每一项对提高流量转化率都非常重要,它们共同在顾客这场丰富的“买与不买”的内心戏中,一步步“助推”其做出购买决策。其中,展示设计,扮演了让商品“恰到好处地进入视线”的职能。只有进入视线,才有“决策时间”。
第一,动线设计。顾客进店后走的路线,就是所谓的“动线”。动线,也是注意力流动的路线。设计动线,并把你最想用户买的商品,放在用户必经的动线上,是“展示设计”的基本功。
关于动线设计,宜家是真正的大师。去过宜家购物的同学,一定对“一进宜家深似海,不买东西出不来”的动线设计,印象深刻。
你从进入宜家开始,就被这个一路到底式的动线设计默默引导着走完所有角落。对宜家来说,高达“60%”的购买品本不在你原本想买的清单之内,但你却选购了,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二,视觉焦点。我们目光所及的范围,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得到了视觉焦点。目光所及很宽,视觉焦点很窄。你走过超市货架,和目光平行的那一层,是视觉焦点;你写一份简历,从上往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是视觉焦点;你做一个网页,左上位置是视觉焦点。
第三,从众效应。很多人买的东西,一定不会差吧?这就是从众效应。在书店,可以放个畅销书榜单;在超市,可以放个本月销售冠军货架。在酒店,可以在门口挂个牌子,我们是TripAdvisor上全球用户评选的高分酒店。
举例:
背景:有个朋友,开了家小店,卖他们旅行时,从世界各地淘回来的小东西,茶具、灯饰、花瓶、旧书、香炉等等,玲琅满目,五花八门。他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满以为顾客也会喜欢。可是,不少人进来逛了一圈后,甚至没细看,就蒙圈地走了。怎么办?
分析:要解决这个“怎么办”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他的东西真不错,但顾客却视若无睹,好像没看见一样。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他没有把好东西放在用户真正关注的地方。他忽略了“展示设计”,这个提升流量转化率的重要手段。
解决方法:那我这个朋友应该怎么办?在橱窗里放非洲的猛犸象骨骼,用好奇心把用户吸引到店内。进店后,正前方放贝壳做的皇冠,吸引用户顺着货架间的通道,一边浏览一边走到尽头;左手尽头放把镶满宝石的匕首;走到左手尽头后,发现右手尽头还有把奇怪的乐器。
然后把最想卖的商品,放在动线必经的货架上,与视线平行的那一层。在尤其重要的商品旁边,加上红色标签,介绍它的传奇来历。还可以配一张当地人的照片,因为人脸是自然的视觉焦点。
在动线结束的地方,展示“七大洲精选榜”。非洲人最喜欢的匕首、斯里兰卡人最喜欢的茶、爱斯基摩人手工制作的木雕等等。就这样,“动线”一直引导着客户走回店门口的收银台,这一路,顾客浏览了最多的商品,逗留了最多的时间。
这就是展示设计,让商品“恰到好处地进入视线”。
运用:
1. 我是做思维导图的,虽然做出来很精美,但发到微博上没人看,怎么办?微博、微信的主要场景是手机。手机上最自然的动线,是从上往下。所以,如果你想传播,就别做横图了,尝试用一张长长的竖图,讲明白你的逻辑吧。
2. 我是做微信公号的,希望大家阅读更多我的文章,怎么办?在你每篇文章最后,加上“阅读排行榜”,列举你最受欢迎的5篇。因为“从众心理”,读者很可能点击,进入你的“跳转”动线。
今日得到:
有效流量、展示设计、决策时间和打折促销,共同“助推”着顾客做出购买决策。其中,展示设计,扮演了让商品“恰到好处地进入视线”的职能。今天我介绍了三种“展示设计”方法:动线设计、视觉焦点和从众心理。
思考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哪家门店或者网店的展示设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想要的商品,总是恰到好处地出现呢?
答:超市收银台前还会放置很多商品;如糖果、口香糖、巧克力等价格不贵但比较吸引小孩子的东西、或者放置买一送一的促销商品,这些商品恰到好处的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在超市
步行街一侧都是卖玩具的店铺,虽然有店面,但是有很多具有吸引力的玩具是放在地上的,小孩子经过的时候不仅以就会被吸引住,不买不行!现在想想,卖家把玩具放置在小孩子的视野范围内,小孩子就是它的“有效流量”。
其他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