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工作就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而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同样是一个事情,不同人处理得到的结果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其中的差异到底在哪里?你真的会沟通吗?这一节咱们就讲讲怎样去搭建沟通的框架。
下面的场景我们一定遇到过,甲方或者领导咆哮着说一句话:“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你怎么好像没听见似的!” 相信这样的话我们听过不止一次,产生这样场景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理解了,已经和对方沟通了,至于对方到底听见了没有?听懂了没有?我们根本不关心。
所以著名的英国语言大师乔治.萧伯纳发自肺腑的名言:沟通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
下面地场景大家来看看到底要怎样去处理?
假设你在甲方现场,甲方咆哮着对你说:“你们做出来的数据为什么总是有丢件这样的低级错误!”想一下你到底该怎样处理?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讲一讲沟通的框架。
所谓的框架就是在接收到信息的时候要习惯性的在框里放三件东西:沟通对象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第一个框:情绪
这个意思很明确,就是他说这句话时候的情感,是高兴、悲伤、愤怒还是其它,但对方通常不会直接表达出来而是把情绪藏在话里面。而那些情绪路标词一旦出现,就代表着对方在宣泄情绪,一定要留心这样的词语: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
再看看咱们的题目,明显含有“总是”这样一个情绪路标词,就说明我们的输出已经触碰到客户的情绪。
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和她辩论事实真相,而是安抚他的情绪,只有把情绪安抚下来,双方才有沟通的基础。
第二个框:事实
什么是事实?我认为只要是可考证、可追溯的内容,它就符合事实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按照4W原则(who、when、where、what)来还原实际现场。
这一步我们要就事论事的反省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谁,在什么时候,在那个位置、出现了什么问题。整个事件的剖析也算是一个自省的过程,只有具体到了点儿上,我们才有进步的空间。
第三个框:期待
什么是期待?就是对方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了解了情绪和事实,我们才会根据两者来判断对方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对于题目来说,对方所期待的就是,我们不要产生丢件这样的低级错误,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事实来采取具体的措施。
分析透了题目,来看看我们应该进行反向叙述,先响应情绪,再确认事实,最后明确行动。
第一步:响应情绪
这是一个排雷的过程,往往我们会越过这一步,直接进入事实确认的过程,但如果不去安抚对方的情绪,就失去了沟通的基础,沟通也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响应情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点破和接纳对方的情绪,你可以先进行道歉:“我知道你很生气,对不起。” 或者表示理解的话语:“我理解你,要是我我也会很生气。” 或者同理对方的情绪:“我知道,这个时候你肯定特着急。”总之要给对方以正能量的回应就可以将对方拉出情绪地雷。不要说:“你别生气,你别着急。”因为这是在否定对方。
第二步:确认事实
第一步情绪响应之后马上进入下一个过程,要快速切换,不要纠缠。
这一步你要做的就是把你看到的事实陈述出来,然后再给对方达成共识,比如说:“你刚说的丢件是,1、2、3件丢失是吧?我们再查一下还有没有其它部位有类似现象。”
对于我们的题目来说,还是要真正去分析是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位置、丢了什么产品。
第三步:明确行动
所谓明确行动,就是按照前面的信息把对方的期待翻译成接下来可实施的行动,让对方清晰的感觉到你确实听懂了她的意思。
如果丢件的总是一个人,那就针对人来实施措施;如果丢件的部位一直是一个地方,那就特别针对这个不容易发现的地方进行特殊处理,制定相关的检查表,每次进行点检;如果发现每天一加班就丢件,那很有可能是加班的时间太长导致身体疲劳,那咱们的处理办法就是要在第二天早晨检查后再发给客户。
所以这个题目的答案其实不只是一个,要根据特定的情况来进行特定的回复:
比如说:
吴工,我知道您很生气,非常抱歉给您造成这样的影响,对不起!我们调查了,丢件部位总是在B面隐藏的位置,这个位置平常不容易检查到。后边我们要排查所有这样的位置,并且做一个检查表,每次发出去的时候进行点检,保证交到您手里的都是检查过的。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只要是沟通就要先学会结构化倾听,把信息往三个框架里面套:对方情绪是什么? 事实是怎样?对方有怎样的期待?
了解到基础信息后对症下药:先处理情绪,再确认事实,最后明确行动。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收获到知识,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学会沟通,让工作越来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