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搬了厚厚一摞设计书回来,至今也过去了一个多月。忙着忙着,也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读上一读。这几天受到各种设计小群里网友们的激励,觉得是该有所作为,不然那几天坐飞机,扛着险些超重的俩大箱子的苦岂不是白受。
第一本选的是唐纳德的设计心理学,一共四册,我就慢慢先从第一册读起吧。笔记也是做给自己看的,如碰巧有朋友或者大神看到我的随笔,不要嫌我读书慢哦。不过是为了让日后可以回想得起书本上的文字内容,不要白读了这些个夜晚。
书的第一章讲的是一些基本设计概念,如示能,意符。因为自己也没有系统学过设计,这些专业术语多是第一次接触,觉得作者解释的颇为到位:
示能Affordance是人和环境之间可能的互动。意符signifiers是一种提示,用来告诉用户可以采取什么行为,改如何操作。(如设计一个APP有多种功能,提供的功能是一种示能,而提示用户使用这些功能的箭头,Highlight则代表着意符。)
映射Mapping是两组事物要素之间的关系,如轿车旁调整椅背的按键就是自然映射的例子,因为向前按座椅便会向前升高,向后则反之。反馈Feedback是信息传递重要的一环,然后不正确的、拙劣的反馈,如设备里的噪音警报会给用户带来更加糟糕的体验。
以冰箱举例,每个人对冰箱的控制系统都有自己的一套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s, 也被称为“心理模式”,就是在人们的心目中,所理解的冰箱是如何运作。然而这不一定正确。而系统映像则是提供给用户的实用信息组合,也就是有设计师和工程师为用户准备的使用说明。纠正用户的错误,帮助设计师与用户直接沟通。
在读完短短的30多页后,觉得最有趣的地方在两点。一是想想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出版于2002年,然而作者在当时在讲解一些拙劣的手表设计的时候,已经提及到想象未来有一天将手机和手表计算机结合成为一种装置戴在手上是什么场景。他一定没有想到15年之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了他口中的未来,而他提到的多功能手表变得多么普遍。
二是译者在最后的注释里写道,第一章的标题原文为“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其中的Psychopathology是精神病理学的意思,是个研究精神病的学科,而第二章和其他地方都用的”Psychology“是正常心理学,是为了强调不合理的、拙劣的产品设计对心理学的影响。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起天才和精神病只有一念之差的那句话,也是蛮有意思的。
- p39